刻明的意思、刻明的詳細解釋
刻明的解釋
猶嚴明。 宋 範仲淹 《宋故太子賓客分司西京謝公神道碑銘》:“人尚刻明,我質而平。”
詞語分解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 明的解釋 明 í 亮,與“暗”相對:明亮。明媚。明淨。明鑒(a.明鏡;b.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豔。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夥,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 清
專業解析
"刻明"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表達,其含義可以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刻”與“明”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結合實際使用語境。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解釋:
一、 分字釋義
-
刻 (kè):
- 基本義: 用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屬等物品上雕成花紋、文字或痕迹。(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引申義:
- 時間單位: 古代用漏壺計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十五分鐘為一刻。
- 形容程度深: 如“深刻”、“刻苦”。
- 形容不厚道、苛嚴: 如“刻薄”、“苛刻”。
- 片刻,短時間: 如“頃刻”、“立刻”。
- 同“克”,限定(日期): 如“刻期完工”。(參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
明 (míng):
- 基本義: 光亮(與“暗”相對)。
- 引申義:
- 清楚;清晰: 如“明白”、“明顯”、“黑白分明”。
- 公開;顯露在外(與“暗”相對): 如“明說”、“明碼标價”。
- 懂得;了解: 如“深明大義”。
- 視覺;眼力: 如“失明”。
- 次(專指日、年): 如“明日”、“明年”。
- 朝代名。
二、 “刻明”的合成詞義
“刻明”通常作為一個狀中結構的短語或複合詞使用,其中“刻”修飾“明”,核心含義在于“明”。結合兩字的含義,“刻明”主要有以下兩層意思:
-
(用刀等)清晰地雕刻或刻寫出來:
- 這是最接近字面意思的解釋,強調通過雕刻的動作使文字、圖案等清晰地顯現出來。
- 例句參考: “石碑上刻明建橋年代及捐資者姓名。”
- 釋義依據: 此義項融合了“刻”的“雕刻”義和“明”的“清晰”義。
-
明确地規定、标明或記載(常帶有時間限定或清晰無誤的含義):
- 這是更常用且抽象的含義。這裡的“刻”取其“限定(日期)”或“(程度)深”(引申為強調、突出)的意味,“明”取其“清楚”、“公開”的含義。合起來指非常清晰、毫不含糊地規定、說明或記錄下某事,尤其常涉及時間、條款、标識等。
- 例句參考:
- “合同條款中刻明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 “告示牌上刻明:‘開放時間:早8點至晚6點’。”
- “古籍扉頁刻明刊印書坊及年代。”
- 釋義依據: 此義項融合了“刻”的“限定/程度深”義和“明”的“清楚/公開”義。
“刻明”的核心含義在于通過某種方式(尤其是書寫、雕刻或明确規定)使信息變得清晰、明确、不容置疑。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 當涉及實物雕刻時,指清晰地刻寫出來。
- 當涉及抽象的規定、說明、記載時,指明确地規定、标明或記載,常帶有強調清晰度和确定性的意味。
參考資料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商務印書館.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2012). 漢語大詞典 (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刻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嚴明,多用于形容态度或法度的嚴格、明确。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範仲淹的《宋故太子賓客分司西京謝公神道碑銘》:“人尚刻明,我質而平。” 這裡的“刻明”指處事嚴謹、公正嚴明,強調原則性與明确性,與“質而平”(質樸平和)形成對比。
-
詞義解析
- 刻:本義為雕刻,引申為“嚴格、深刻”;
- 明:指清晰、明确。
二字組合後,整體含義偏向嚴格而明确的标準或态度。
-
注意其他解釋的争議
部分網絡資料(如、5)提到“刻明”有“恣意歡樂”的釋義,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現代網絡衍生義,需謹慎對待。
-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選用“嚴明”“嚴謹”等替代詞。
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如、4來源)以獲取準确釋義,避免受非權威解釋影響。
别人正在浏覽...
半開化不禁不由禅機丑質大千世界點檢所掉羽娣姒二仙傳道罰殛方澤法帖風亭附搭敷芬伏兔鳏鳏貴高好吃畫艓黃襖記傳齎奉瘠鹵進退觸籬勘測雷公連宮連宗零替留芳留客住秘呪磨害年侵蒲盧诮讪輕緩青稞饒美擾擾膠膠惹眼喪狗杉材扇蕩山椒詩伯水丑木水湅四布素月迢渺題額鐵棒亭侯題志銅筋鐵肋為地無何橡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