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孔方的意思、孔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孔方的解釋

錢的谑稱。舊時銅錢外圓,中有方孔,故名。《漢書·食貨志下》“錢圜函方”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外圓而内孔方也。” 晉 魯褒 《錢神論》:“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内則其方,外則其圓……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 明 王世貞 《鳴鳳記·拜谒忠靈》:“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問道因何故,家中有孔方。” 清 陳維崧 《滿江紅·聞阮亭罷官之信并寄西樵》詞:“阿堵考君材最下,孔方阻爾書難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孔方"是漢語中對"錢"的一種别稱或戲稱,尤其常見于古語和文學作品中。其核心含義和來源如下:

一、字面來源與基本含義 "孔方"一詞源于古代銅錢的形制特征:

  1. 孔:指銅錢中央的方孔。
  2. 方:指這個孔的形狀是方形的。 因此,"孔方"字面意思就是指"中間有方孔的(銅錢)"。

二、作為"錢"的代稱 在長期使用中,"孔方"或其更常見的完整形式"孔方兄",逐漸演變為對"錢"的代稱或戲谑稱呼:

  1. 代稱功能:直接用"孔方"指代貨币、錢財本身。例如,"缺乏孔方"即指"缺錢"。
  2. 拟人化與情感色彩:後綴"兄"字(形成"孔方兄")賦予了錢币人格化色彩,帶有親昵、調侃或諷刺的意味,反映了古人對金錢既依賴又無奈、既追求又批判的複雜心态。這種稱呼突顯了錢在世俗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人們對它的某種"敬畏"或調侃。

三、文化内涵 "孔方兄"這一稱呼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内涵:

  1. 貨币象征:它直接指向了中國古代最主要的流通貨币——圓形方孔銅錢(如秦半兩、漢五铢、唐開元通寶等),是這種貨币形态在語言中的固化體現。
  2. 世态反映:這個戲稱常出現在諷刺世人貪財、描繪世态炎涼的詩文或話語中,反映了金錢在人際關系和社會運轉中的巨大影響力。
  3. 文學傳統:自西晉魯褒《錢神論》中首次以"孔方"指代錢并賦予其"神"性後,這一稱呼在曆代文學作品中廣泛流傳,成為文人墨客表達金錢觀的重要載體。

權威參考來源: 關于"孔方"一詞的釋義和用法,可參考權威漢語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孔方”是對錢的一種谑稱,源于古代銅錢的形制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與起源

舊時銅錢外圓内方,中間有方形孔洞,故得名“孔方”。這一稱呼最早見于晉代魯褒的《錢神論》,文中将錢拟人化為“孔方兄”,形容其“内則其方,外則其圓”,并強調其“得之則富昌,失之則貧弱”的社會作用()。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也有“道錢則孔方”的描述()。

2.别稱與延伸

“孔方”常被稱作“孔方兄”,帶有調侃或諷刺意味,暗指金錢的世俗影響力。如明代王世貞詩句“家中有孔方”即用此隱喻()。其形象還被賦予“外圓内方、綿裡藏針”的象征意義,強調錢币既需流通便利(外圓),又需保持鑄造規整(内方)()。

3.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既可直指貨币,也可借代財富或利益關系。例如清代小說《文明小史》中“調停惟賴孔方”,即以“孔方”代指金錢在調解糾紛中的作用()。

4.例句參考

“孔方”通過錢币形制特征,生動映射了金錢在古代社會中的核心地位,兼具文化意蘊與批判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粑粑白沒版築飯牛便士飙掃别啓丙明捕搏讒忌蠢類丹葵滴笃敦行繁奢佛法橄榄香公關鈎索谷口真漢氏曷鼻黃郎子魂想夥煩奸道蹇然驕堕疾固款緻爛桃羸形理納零級柳青麥穗貓虎頭毛森骨立泡蘑菇萍流騎兵取怒日幢容順入缵三谛燒杯聖火食相收沒私本天地經緯通信社徒附土物屠子萬春頑飔文運小披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