簜劄的意思、簜劄的詳細解釋
簜劄的解釋
紙名。即玉版紙。 明 楊慎 《蕩栉》:“ 郭知玄 《韻序》:‘銀鉑乍閲, 晉 豕成羣,盪櫛行披,魯魚盈貫。’盪如《周禮》‘簜節’之簜,謂竹也。櫛,與劄同……又可知簜劄,今之玉闆牋, 知玄 指此。”
詞語分解
- 簜的解釋 簜 à 大竹。 笙箫之類的樂器。 古代使者盛符節的竹函。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劄的解釋 劄 á 古時寫字的小木筒:劄記。 信件:手劄。信劄。 舊時的一種公文:劄子。 夭死。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簜劄”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釋義
- 簜劄(拼音:dàng zhá)指一種名為“玉版紙”的紙張。其中:
- 簜:原指大竹,引申為竹制書寫材料(《周禮》中“簜節”即指竹制符節)。
- 劄:古代指竹片或木片,用于書寫簡短文字(讀作zhá,非zhā)。
2.曆史文獻依據
- 明代學者楊慎在《蕩栉》中提到:“簜劄,今之玉闆牋”,說明其材質與竹相關,且為較精緻的紙張。
3.相關對比
- 與“劄”相關的書寫材料還有:
- 牍(dú):較厚的木闆,用于正式文書。
- 簡(jiǎn):狹長竹片,可串聯成冊。
4.注意點
- 該詞在現代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考據類文獻。
- 的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說文解字》《周禮注疏》等權威典籍進一步查證。
如需更詳細的古代紙張分類或書寫材料演變,可參考文獻學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簜劄》這個詞意思是指一種由細長紙條或木闆制成的夾子或卷軸,用于存放紙張或文件。它的拆分部首是簡體字的「竹」和「劄」,部首的筆畫分别是6畫和5畫。該詞源于中國古代,是古代辦公場所使用的一種文具。
在繁體字中,「簜」的字形與簡體字相同,但是「劄」的形狀稍微有所不同。由于繁體字保留了更多的古代字形,它更接近古代漢字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簜」的形狀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是相同的。古代的筆畫數目可能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打開手中的簜劄,整理裡面的文件。
與「簜劄」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簜子」、「簜箕」等,這些詞都指與簜劄有關的器物或用途。近義詞可能包括「卷軸」、「卷帙」等詞語,它們也可以用來指代紙張或文件的存放工具。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因為「簜劄」是一個特定的詞彙,沒有常見的相反意義的詞語與之對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