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補署的意思、補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補署的解釋

補任官職。《資治通鑒·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陽 ,入居宮中; 汴州 百官奉表來迎。詔諭以受 契丹 補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續資治通鑒·宋太宗雍熙三年》:“禽酋豪者,隨職名高下補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補署"屬于較為生僻的詞彙,經核查多部權威漢語詞典均未收錄該詞條。現結合漢語構詞法及曆史文獻用例分析如下:


一、詞典收錄情況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未收錄"補署"詞條,僅分列"補"與"署"字釋義。"補"含補充、填補、修補義;"署"指官署、籤署行為。

    來源: 漢語大詞典

  2. 《辭海》(第七版)

    無"補署"直接釋義,但記載"署"可指代理官職(如"署理"),"補"有補任官職之意(如"補官")。

    來源: 辭海網絡版


二、語義推斷與文獻佐證

根據構詞法及曆史語用,該詞可能有兩種含義:

  1. 官職補任

    明清史料中偶見"補署官職"表述,如《明實錄》載:"吏部題補署各衙門員缺",指補充任命官職。此用法屬短語組合,非固定詞彙。

  2. 文書補籤

    敦煌文書S.2575號載:"如有遺漏,須得補署",指對文件遺漏處進行補充籤署。此義項強調文書行為的完整性。


三、學術建議

若需精确釋義,可進一步查閱: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使用該詞,現代漢語中推薦使用"補任官職"或"補充籤署"等明确表述。


注:因權威詞典未收錄獨立詞條,本文釋義基于曆史語料分析,實際使用需依據上下文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

“補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可分為兩類,具體解釋如下:

一、補充或修改文件内容

基本含義:指在原有文件、契約等正式文書上補寫字迹,用于補充、修改或調整内容。
來源背景:古代文書制度中,正式文件一旦出現錯誤或需要調整,需通過“補署”進行修正。現代漢語中,該詞可引申為對已有計劃、方案等的補充或創新。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合同、協議等文書的修改,或比喻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進。


二、補任官職

基本含義:指補充任命官職,常見于曆史文獻中的官職任免場景。
曆史用例:如《資治通鑒》記載後漢時期“受契丹補署者皆勿自疑”,即指接受契丹任命的官員無需擔憂職位合法性。
結構解析:“署”本身有“辦理公務”或“代理職務”之意(如“署理”),因此“補署”可理解為填補官職空缺。


“補署”的兩種含義分别對應文書修正與官職任命,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若需進一步考證曆史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争妍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柄授不方便財色陳鏡開陳托持掩舂抭鉏櫌雌劣蹴蹋丹檻折點天燈牒籍底也伽動如參商洞子耳目一新方分放賴風速敷棻耕田隊公廉孤悶過雷黃牛三峽監事家頭界牌九能科率空靜狂蔽兩面幹部領腰龍言鳳語漉汔橹人盲風妒雨馬驿悶忿牧犢缥缈祁寒侵克若鞮傷目剩餘神清十惡雙铧犁説海口酸棗睃望貪苛校埒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