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不同流俗。縱,“ 縰 ”的訛字。《荀子·非十二子》:“以不俗為俗,離縱而跂訾者也。” 楊倞 注:“離縱謂離於俗而放縱……或曰縱當為縰,傳寫誤耳。縰與纚同,步也。” 王先謙 集解引 王念孫 曰:“後説謂縱為縰之誤,是也。《莊子·在宥篇》:‘儒墨乃始離跂攘背乎桎梏之間。’離跂,疊韻字。《荀子》雲‘離縰而跂訾’,離縰跂訾,亦疊韻字,大抵皆自異於衆之意也。”一說離開衆人。 楊倞 注:“離縰,謂離於俗而步去。”
“離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讀音為lí zòng,原指不同流俗、自異于衆 的行為或态度。其中“縱”為“縰”的訛字(傳寫錯誤)。
文獻出處
源自《荀子·非十二子》:“以不俗為俗,離縱而跂訾者也。”楊倞注提出兩種解釋:
語言結構
王念孫在《荀子集解》中指出,“離縰”與“跂訾”均為疊韻詞,共同表達刻意與衆人保持距離 的意味,類似《莊子》中“離跂”的用法。
引申理解
該詞可理解為通過行為或思想上的疏離,彰顯自身不同于常人的姿态 ,帶有對世俗規範的批判或疏遠色彩。
“離縱”核心内涵是主動脫離世俗常規以标榜自我 ,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行為放縱還是精神獨立。
離縱(lí zò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包括“離”和“縱”兩個部分。
“離”的部首是“禸”,總共有6畫,是一個意思多樣的字。它可以作為動詞,“離開”、“離去”,也可以作為名詞,“方位”、“離間”。同時,“離”作為一個姓氏也有人用。它的繁體字是“離”。
“縱”的部首是“糸”,總共有11畫。它是一個具有多層含義的漢字,可以用作動詞、“放縱”、“信任”,也可以用作名詞,“線條”、“縱橫”。它的繁體字是“縱”。
“離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和經典著作。它常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放縱,不受約束,或者指使弟子放縱自己去追求某種境界。在古代,經典文獻中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離縱”這個詞一般是以繁體字形式出現。
下面是一個關于“離縱”的例句: “這個年輕人被離縱的欲望所俘虜,失去了理智。”
一些與“離縱”相關的詞彙包括“放縱”、“放任”、“放任自流”等。這些詞都有着相似的意思,都指代行為不受限制,自由放任的狀态。
與“離縱”相反的詞彙正好相反,可用“約束”、“控制”、“約束自己”等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