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福建 及 浙江 南部沿海地區。泛指我國南方開發較晚的地區。 唐 李白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詩:“朅來遊 閩 荒,捫涉窮 禹 鑿。” 王琦 注:“ 閩 ,今 福建 地,在 唐 時為 建州 、 福州 、 泉州 、 漳州 、 汀州 五郡之地。 東甌 與 閩 地相連接,在 唐 時為 溫州 、 台州 、 處州 三郡之地。 秦 時立 閩中郡 ,合 東甌 在内。至 漢 始分 東甌 ,以立 東海王 。 太白 生平未嘗入 閩 ,而 溫 、 台 、 處 三州則遊歷多見於詩歌,疑此詩所謂‘ 閩 荒’者,指 東甌 之地而言也。”
“閩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指福建及浙江南部沿海地區,泛指我國南方開發較晚的地區。該詞由“閩”(古代對福建的簡稱)和“荒”(指偏遠、未充分開發)組合而成,反映古代中原視角下對東南沿海的認知。
李白在《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中寫道:“朅來遊閩荒,捫涉窮禹鑿。”
注疏家王琦指出,李白詩中“閩荒”可能特指浙江的溫州、台州等地(即東瓯),而非福建全境,因史料未載李白入閩。
部分學者認為,“閩荒”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側重不同區域:
閩荒是指福建的一種自然災害,特指因為幹旱、水災、蟲災等原因導緻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收成嚴重減少甚至荒廢的情況。
閩荒的構成部首是“門”和“艹”,總共有10畫。
閩荒兩個字的來源較為簡單,最早由兩個字分别代表福建(閩)地和荒蕪、荒廢(荒)的意思組成。
閩荒的繁體寫法為「閩荒」。
古時候,閩荒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上與現代相同。
閩荒造成了今年福建的農作物大面積減産。
福建、荒蕪、幹旱、水災、蟲災、減産
災情、風災、旱災、草蝗
豐收、豐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