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铛耳的意思、鼎铛耳的詳細解釋
鼎铛耳的解釋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一:“禦史中丞 雷德驤 劾奏 普 強占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叱之曰:‘鼎鐺尚有耳,汝不聞 趙普 吾之社稷臣乎?’”後以“鼎鐺耳”為責人有耳不聞的典實。 清 趙翼 《大柳驿相傳為趙韓王授徒處》詩:“眷深不諱瓜子金,權重鹹知鼎鐺耳。”
詞語分解
- 鼎的解釋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鍋:鼎罐。鼎鍋。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鼎彜。九鼎。定鼎。問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
網絡擴展解釋
“鼎铛耳”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文獻記載和演變分析:
一、基本釋義
該詞出自宋代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一,記載宋太祖趙匡胤斥責禦史中丞雷德骧時所言:“鼎铛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字面意為“鼎和铛都有耳朵”,引申為指責人有耳卻不聽、不察實情,後成為批評人“充耳不聞”的典故。
二、相關延伸
-
與“鼎铛有耳”的區别
另一成語“鼎铛有耳”(出自司馬光《涑水記聞》)指重要事件或人物影響深遠,應廣為人知。二者同源但表意角度不同:前者強調“有耳不聞”,後者強調“有耳應聞”。
-
“铛”的讀音與含義
“铛”在此讀作chēng,指古代三足炊具(類似鍋),與鼎同為重要禮器。部分誤讀可能與現代詞彙“鈴铛”(dāng)混淆有關。
三、使用示例
清代趙翼詩句“權重鹹知鼎铛耳”,即借典故暗喻權臣專橫、無視谏言的情形。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論中,強調對失察行為的批評。
注:網絡上有将“鼎铛耳”曲解為“華而不實”的說法(如),但此釋義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建議以《漢典》《涑水記聞》等古籍記載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铛耳》的意思及來源
《鼎铛耳》是一個中文詞語,其意思是鼎的耳部上方有铛铛作響的樣子。由于它由漢字組成,我們可以進一步拆分它的部首和筆畫來了解它的構成。
部首和筆畫
《鼎铛耳》的部首是“金”字旁,表示與金屬相關的意思。它的左邊部分是“钅”(金字旁)和“鼎”字,右邊是“耳”字,表示與耳相關的意思。
來源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鼎铛耳》是一個成語,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器物鼎。鼎是古代的青銅器,用來煮食物的容器,有三隻腿和兩個耳朵。當鼎裡的食物沸騰時,耳朵部分會發出铛铛的聲音,因此形成了“鼎铛耳”這個成語。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鼎铛耳”使用傳統的繁體字來表達,其中“鼎”字的寫法和現代的簡化字相同,但是“耳”字的寫法稍微有所不同。
例句
以下是使用《鼎铛耳》這個成語的例句:
1. 當她的名字被宣布時,會議室裡頓時鼎铛耳,掌聲雷動。
2. 整個市場都在鼎铛耳,人們争相購買新品。
3. 這家餐廳的招牌菜烹饪過程鼎铛耳,讓顧客食欲大增。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與《鼎铛耳》相關的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鼎立、鼎盛、鼎足之勢
近義詞:震耳欲聾、喧鬧、嘈雜
反義詞:靜寂、寂靜、安靜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