鞉牢的意思、鞉牢的詳細解釋
鞉牢的解釋
鼓名。《文獻通考·樂九》:“鞉牢, 龜茲 部樂也。形如路鞉,而一柄疊三枚焉。古人嘗謂左手播鞉牢,右手擊雞婁鼓是也。”
詞語分解
- 鞉的解釋 鞉 á 古同“鼗”:“鞉磬柷圉。” 筆畫數:; 部首:革; 筆順編號:
- 牢的解釋 牢 á 養牲畜的圈(刵 ):虎牢。亡羊補牢(喻事後補救還不為遲)。牢籠。 古代稱作祭品的牲畜:太牢(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之稱)。少牢(諸侯宗廟,用羊、豕之稱)。 監禁犯人的地方
網絡擴展解釋
“鞉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táo láo()。
- 詞義:指一種古代鼓類樂器,屬于龜茲部樂(古代西域音樂體系)的打擊樂器。
2.結構與演奏方式
- 根據《文獻通考》記載,鞉牢的形制類似“路鞉”(可能為同類鼓器),但結構更為特殊:一個柄上疊置三枚小鼓,演奏時需左手搖動鞉牢,右手同時擊打雞婁鼓(另一種鼓),形成組合節奏()。
3.曆史與文化背景
- 龜茲部樂是漢唐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原的樂舞形式,鞉牢作為其中的樂器,反映了古代中外音樂文化的交融。這類樂器多用于宮廷或宗教儀式,具有鮮明的異域特色。
4.詞源補充
- “牢”在古漢語中本義為關牲畜的欄圈,後引申為“堅固、固定”等含義(),但此處“鞉牢”為複合專有名詞,可能與音譯或特定功能相關,而非單獨拆解字義。
“鞉牢”是古代西域音樂中的特色樂器,形制獨特且演奏方式複雜,體現了多元文化對中華傳統音樂的影響。若需進一步探究其音樂學細節,可參考《文獻通考·樂考》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鞉牢》的意思
《鞉牢》是一個沒有現成的中文詞彙,無法給出确切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由于《鞉牢》不屬于現有的中文詞彙,所以它沒有明确定義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
沒有确鑿的來源證據顯示《鞉牢》是一個古代或現代的漢字詞彙。可能是一個造詞、罕見字或拼寫錯誤。根據提供的信息,無法确定其來源。
繁體
由于沒有确切的來源和定義,《鞉牢》在繁體中文中也沒有一個确定的标準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考慮到《鞉牢》可能是一個潛在的古代漢字,無法提供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例句
由于缺乏确切的定義,無法給出具體的例句。
組詞
由于沒有對《鞉牢》的确切定義和來源,無法确定是否有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
考慮到《鞉牢》沒有明确的定義和來源,無法給出近義詞。
反義詞
由于沒有明确的定義和來源,無法給出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