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附社的意思、附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附社的解釋

祭祀社神;亦指祭祀社神之所。附,通“ 祔 ”。 漢 劉向 《列女傳·楚昭越姬》:“遂登附社之臺,以望 雲夢 之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附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附社”指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行為或場所。其中“附”通“祔”,即祔祭(将祭祀對象附屬于主祭),而“社”指土地神或祭祀土地神的場所。

  2. 引證與文獻來源
    漢代劉向《列女傳·楚昭越姬》中提到:“遂登附社之臺,以望雲夢之囿。”此例中“附社之臺”即指用于祭祀社神的高台。

  3. 通假字說明
    “附”在此處為通假字,本字為“祔”(fù),表示附祭、合祭的禮儀,強調祭祀時社神與其他神祇或先祖的關聯性。

  4. 文化背景
    古代“社”是重要的祭祀對象,與農業生産密切相關。附社活動可能出現在春祈秋報等時節,反映古人對土地神的崇拜。

  5. 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中,如《列女傳》等文獻的注釋。

提示: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代禮制相關研究,以了解“祔祭”與“社祭”的具體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社

附社(fù sh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附”和“社”。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附”字的部首是“阜”,總共有8畫;“社”字的部首是“禾”,總共有9畫。

來源

“附社”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最早出現在《尚書·刑诰》中,意為禁止侵害别族的祭祀活動。後來在漢朝,《劉宋書·禁物志》中明确規定長安城外的祠廟就稱為“附社”,是指賜予部族祭祀的土地。

繁體

“附社”的繁體字為「附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關于“附社”這個詞,不同曆史時期有着不同的字形。在古代石刻、碑文等處,筆畫和結構也有所變化。

例句

1. 這個部落的附社非常莊嚴,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

2. 他是附社的祭司,負責管理和組織祭祀儀式。

組詞

附社(fù shè)、附屬(fù shǔ)、社團(shè tuán)、社交(shè jiāo)。

近義詞

附屬、所屬、附庸、隸屬。

反義詞

獨立、斷絕、分離、脫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