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戈鋋的意思、戈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戈鋋的解釋

(1).戈與鋋。亦泛指兵器。《文選·班固<東都賦>》:“元戎竟野,戈鋋彗雲。” 李善 注:“《説文》曰:‘鋋,小矛也。’” 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詩:“旌節羅廣庭,戈鋋凜秋霜。” 清 顧炎武 《萊州》詩:“礮甲初傳造,戈鋋已擊屠。”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變化不知本原之害》:“彼西人之練兵也,其猶壯士之披甲胄而執戈鋋也。”

(2).借指戰争。 前蜀 杜光庭 《溫江縣招賢觀衆齋詞》:“一方昭泰,四境乂安,疫毒無侵,戈鋋不作。”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詩:“一伻與一校,幸不逢戈鋋。” 清 秦松齡 《滿目》詩:“滿目紅旗載米船,西南何日罷戈鋋。”泛指争鬥、沖突。 宋 邵雍 《觀棋長吟》:“座上戈鋋嘗擊搏,面前冰炭旋更移。”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證學》:“今人意見相左則衷起戈鋋;格調稍殊則眼分青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戈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解釋

“戈”是古代橫刃長柄的兵器,形似矛;“鋋”指鐵柄短矛或尖銳的兵器。二者合稱時,泛指各類兵器。

二、詳細字義

  1. 本義
    指具體的兩種冷兵器組合,如《說文解字》提到“戈”為橫刃武器,“鋋”為短矛類武器,常用于近戰。
  2. 引申義
    因兵器與戰争關聯,逐漸引申為戰争的代稱,如宋代文天祥詩句“幸不逢戈鋋”即以兵器指代戰亂。

三、使用場景

提示: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戈鋋是一個複雜的漢字,它由部首戈和鋋組成。 戈鋋的部首是戈,它表示兵器或武器。而鋋是一個獨立的部首,暫無明确意義。 戈鋋的筆畫數一共有17畫。其中,戈部的筆畫數為4畫,鋋部的筆畫數為13畫。 戈鋋的來源尚無确切的解釋。這個字在繁體中沒有具體的對應,因此可能是一種罕見的或過時的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在古代寫法中可能不會出現戈鋋這個字。 以下是一些關于戈鋋的例句: 1. 放下你手中的戈鋋,讓我們共創和平的世界。 2. 這個詞非常罕見,我從來沒有見過戈鋋這個字。 由于戈鋋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字,因此無法提供具體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