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婆羅浮屠的意思、婆羅浮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婆羅浮屠的解釋

印度尼西亞佛教藝術古建築。梵文意為“山丘上的佛塔”。建于公元8-9世紀。用石塊砌成。有十層平台:一至七層方形,共有四百三十二個神龛;八至十層為圓形,中央有高7米的主佛塔,周圍環繞七十二座小塔,氣勢雄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婆羅浮屠”一詞源自梵語,意為“山頂的佛寺”或“山丘上的佛塔”()。其詞源可分解為:

核心含義與象征

  1. 地理特征
    該建築群位于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部,建在默拉皮火山附近的丘陵上,海拔約265米。

  2. 宗教意義
    作為佛教密宗壇城的實體化,其結構象征佛教宇宙觀:

    • 塔基(5層方形台):代表“欲界”,雕刻人間百态;
    • 塔身(3層圓台):象征“色界”,展現修行過程;
    • 頂部主佛塔:寓意“無色界”與“涅槃”,即超脫輪回的終極境界。
  3. 曆史背景
    約建于公元8-9世紀夏連特拉王朝時期,後因火山噴發被掩埋,19世紀初由英國探險家重新發現,20世紀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修複。

其他關鍵信息

這一名稱不僅描述其地理位置,更承載了佛教哲學與古代文明的深刻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婆羅浮屠》的意思

《婆羅浮屠》是指佛陀的雕像或塑像。婆羅浮屠一詞源于梵語“Buddha”,意為“覺者”或“彼達摩(釋迦牟尼佛名)”。在漢語中,婆羅浮屠既可以指代佛陀本身,也可特指佛教的佛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婆羅浮屠》一詞的部首拆分如下:

婆 (女):表示和女性有關的事物

羅 (網):表示與網或縛紮有關的事物

浮 (水):表示與水有關的事物

屠 (履):表示與履行、實行有關的事物

根據拆分,婆羅浮屠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婆羅浮屠》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印度梵文中,由于佛教的傳播,該詞彙也隨之傳入漢字文化圈。在中國佛教發展的過程中,婆羅浮屠成為佛陀的代稱,并被廣泛用于指代佛教的雕像和塑像。

繁體

《婆羅浮屠》的繁體字為「婆羅浮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婆羅浮屠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在漢朝時期的初期,可能采用的寫法是「坡羅浮屠」。

例句

1. 護龍寺裡供奉着一尊金光閃閃的婆羅浮屠。

2. 佛教寺廟中常常有大大小小的婆羅浮屠。

組詞

佛像、佛教、佛陀、佛法、佛經、佛塔、*********。

近義詞

佛像、佛塑、佛陀像。

反義詞

神像、神教、神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