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魔鬼的意思、魔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魔鬼的解釋

(1) [demon;devil;dickens;spirit]∶宗教中指引誘人犯罪的惡鬼;神話傳說中指迷惑人、害人的鬼怪

為魔鬼所纏

(2) [old nick]∶罪惡的化身

詳細解釋

(1).害人的惡鬼。《南史·梁紀中·武帝下》:“ 同泰寺 災……帝曰:‘斯魔鬼也。’” 前蜀 韋莊 《秦婦吟》:“旋教魔鬼傍鄉村,誅剝生靈過朝夕。”

(2).喻邪6*惡勢力。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他自己為什麼隻呆呆的看着一對灰鶴,而不去趕走那些殺6*人的魔鬼呢?”

(3).猶太教和*********《聖經》中的惡鬼,别名 撒旦 。傳說原為天使,因犯罪而被打入地獄,從此專與上帝作對,成了誘惑人犯罪的惡鬼。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魔鬼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魔鬼(mó guǐ)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宗教與神話概念

    指超自然的邪惡存在,常見于多宗教體系(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等)與民間傳說中。魔鬼被視為與神或善靈對立的實體,象征誘惑、堕落與毀滅,如基督教中的撒旦(Satan)。

    參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宗教或神話中指迷惑人、害人性命的鬼怪。"

  2. 引申比喻義

    • 象征極惡之人:比喻心性殘忍、行為兇惡的人,如"法西斯魔鬼"。
    • 負面精神象征:指代扭曲的欲望或思想,如"心魔作祟"。

      參見《漢語大詞典》:"喻指邪惡勢力或沉迷的欲念。"


二、文化内涵

  1. 民俗信仰中的形象

    中國傳統志怪文學(如《聊齋志異》)雖少用"魔鬼"一詞,但"厲鬼""妖魔"等概念與之近似,均代表危害人間的超自然存在。

  2. 跨文化共通性

    西方文化中魔鬼常具具象化特征(如犄角、蝠翼),而東方文化更強調其虛無缥缈的"心魔"屬性,反映對人性陰暗面的警示。


三、現代用法

  1. 文學與藝術符號

    作為沖突載體,魔鬼形象廣泛用于揭示人性矛盾(如歌德《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

  2. 日常隱喻

    口語中形容難以克服的困境(如"工作壓力像魔鬼"),或極端事物(如"魔鬼訓練")。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3. 任繼愈(主編). 《宗教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8.

網絡擴展解釋

“魔鬼”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綜合理解:

一、基本定義

“魔鬼”指宗教或神話傳說中迷惑、危害人類的超自然存在。在多數語境下,它被描述為與光明、善良對立的邪惡力量,例如:

二、宗教與神話中的具體表現

  1. 猶太教與基督教:魔鬼被稱為“撒旦”,《聖經》記載其原為天使,因背叛上帝堕落後成為邪惡之源,專司誘惑人類犯罪。
  2. 泛文化形象:中國神話及民間故事中,魔鬼常以猙獰形态出現,如《南史》記載的“魔鬼”被視作災禍象征。

三、比喻與引申意義

  1. 象征邪惡勢力:用于形容極端殘暴的人或危害社會的群體,例如“法西斯像魔鬼般摧殘生命”。
  2. 描述惡性特質:可指代陰險狡詐的性格或行為,如成語“魔鬼心腸”比喻狠毒無情。

四、其他文化視角

部分觀點認為,魔鬼可解釋為人類内心惡念的具象化,如私欲膨脹、道德淪喪等内在“心魔”。

例句參考


如需更詳細宗教經典或神話文獻中的魔鬼形象分析,可查閱《聖經》相關章節或中國志怪小說集(如《聊齋志異》)。

别人正在浏覽...

翺遊白穣逼索長號陳晦斥苦出閤吹奏惷戆辭旨單向刀子嘴豆腐心地下水回灌端較番快芙渠改捐剛纔趕麪個處鈎金會遇絞紛夾巷金財廐牧隽茂開素狂歡節昆岡老僧礧硠淩暴林下高風柳葉眉祿秩綠肥麻經民政局某矣貧樂破口大駡前對前劉海歉年傾撓求婚散牧砂鍋神椽深居蛇足十大洞天剔抽禿刷題花屯丁溫房無鲑菜祥颷消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