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南方的音樂。《左傳·成公九年》:“使與之琴,操南音。” 杜預 注:“南音, 楚 聲。”《呂氏春秋·音律》:“ 禹 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塗山氏 之女乃令其妾候 禹 于 塗山 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 高誘 注:“南方國風之音。” 唐 劉禹錫 《采菱行》:“一曲南音此地聞, 長安 北望三千裡。” 明 胡侍 《真珠船·南北音》:“若南音則《孺子》、《接輿》、《越人》、《紫玉》、 吳 歈 楚 艷,以及今之戲文皆是。然《三百篇》無南音,《周南》、《召南》皆北方也。” 鄭澤 《夏日感興次鈍根韻即以奉寄》:“懼茲南音寂,時作天籟鳴。”
(2).指 虞舜 的《南風》歌。 晉 夏侯湛 《虞舜贊》:“垂拱臨民,詠彼南音。”
(3).南方口音。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老儒 周懋官 ,口操南音,不記為何許人。”
南音的含義可從曆史、地域、文化三個維度綜合解析,具體如下:
南音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分支,特指發源于福建泉州、用閩南語演唱的古老樂種,又稱“弦管”或“泉州南音”。其保留了中原古樂遺韻,被稱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作為活态傳承的非遺項目,南音不僅承載着中原古樂基因,還通過《山險峻》《出漢關》等曲目反映唐宋傳奇故事,成為研究古代音樂文化的“活标本”。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曲目或樂器細節,可查閱、4、6等來源。
南音是指中國南方地區的民間傳統音樂和歌曲。在南方地區,南音被廣泛地演唱和傳承,它是南方地區的一種獨特的音樂風格。南音具有悠揚、婉轉的特點,富有感情和表現力,常用于表達南方地區的情感和思緒。
南音的漢字“南”共有三個部首,分别是“十”、“口”、“夕”。它的總筆畫數為五畫。
南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南方古代民間音樂的形成。它通過口傳和世代相傳的方式,保留了古老的音樂特點,并不斷發展壯大。南音常在村莊、農田、水邊等地演唱,它是南方地區人民的一種文化表達和娛樂方式。
南音的繁體寫法為「南音」。
南音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南音」。
1. 我們來聽一段南音,感受南方的美妙聲音。
2. 演唱者用動情的南音将歌曲唱得淋漓盡緻。
南音可以組成以下詞彙:
1. 南音風格
2. 南音演唱
3. 南音傳統
4. 南音曲目
南音的近義詞可以是“南方音樂”。
南音的反義詞可以是“北方音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