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令的意思、寇令的詳細解釋
寇令的解釋
禦寇的號令。《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将殘伐 越國 。 越國 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 韋昭 注:“若禦寇之號令。”
詞語分解
- 寇的解釋 寇 ò 盜匪,侵略者,亦指敵人:盜寇。賊寇。 侵略者來侵犯:寇邊。 姓。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令的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網絡擴展解釋
“寇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原意
指“禦寇的號令”,即抵禦外敵或盜匪時的軍事指令。該詞最早出自《國語·吳語》中的記載:“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
這裡的“寇”指外敵或入侵者,“令”即命令,強調對敵作戰時的指揮行動。
-
引申義
在成語用法中,常比喻壞人的命令或不義之舉。例如,可用來批評違背道德的行為,或指代惡勢力的指令。
二、詳細解釋
-
詞源背景
- “寇”在古代泛指強盜、入侵者(如“海寇”“外寇”),也可作動詞表示“侵略”(如“寇邊”)。
- “令”指命令、號令,組合後形成軍事防禦或抗擊侵略的特定語境用詞。
-
古籍例證
《國語·吳語》中,韋昭注解“寇令”為“若禦寇之號令”,即如同抵禦外敵時的嚴正指令,強調其嚴肅性與緊迫性。
三、總結
“寇令”既可用于描述古代軍事防禦的指令,也可延伸至對不道德行為的批判。其核心關聯“抵禦”與“命令”,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證,可參考《國語》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寇令(kòu lìng)是一個漢字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将詳細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寇:宀(寶蓋頭部)+ 舟(船)= 寇(原義為強盜,多指外族入侵)
- 令:亻(人)+ 令(令行禁止)= 令(使人得到命令)
2. 來源:
《寇令》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獻《詩經·秦風·寇嬰》,其中描述了寇嬰因忠于國家,被綁于車輪受罰的情節,引申為表示被人命令或指派。
3. 繁體:
繁體中的《寇令》為「寇令」。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寇令」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由于繁簡體的發展,現今使用的簡體「寇令」在書寫時更加簡化。
5. 例句:
- 他無法違背上級下達的寇令。
- 我們必須服從軍隊的寇令。
- 接到上司的寇令後,他立即行動。
6. 組詞:
- 寇虜(古代指入侵的外族)
- 寇掠(指搶劫或襲擊)
- 寇盜(指強盜行為)
- 令箭(指發出命令的信函)
7. 近義詞:
- 指令
- 命令
- 號令
8. 反義詞:
- 忠告
- 建議
- 提示
以上是關于《寇令》的相關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