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經煮硾或塗蠟之紙。 唐 韓愈 《與陳給事書》:“《送孟郊序》一首,生紙寫,不加裝飾。”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八:“ 唐 人有熟紙,有生紙。熟紙謂妍妙輝光者,其法不一。生紙非有喪故不用。”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寫山水訣》:“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
“生紙”是一個傳統造紙工藝相關的術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生紙指未經煮硾或塗蠟處理的紙張,與“熟紙”相對。其特點包括:
類别 | 特點 | 適用場景 |
---|---|---|
生紙(生宣) | 吸墨快,易暈染 | 寫意畫、草書 |
熟紙(熟宣) | 吸墨慢,不易滲透 | 工筆畫、楷書 |
半生熟紙 | 吸墨性適中 | 兼工帶寫的創作 |
(注:現代書畫術語中,生紙多指“生宣”)
如需進一步了解生宣與熟宣的工藝差異,可參考書畫專業文獻。
生紙指的是未經加工的紙張,即處于原始狀态的紙張。
生紙的部首是纟(糾字旁),筆畫數為7。
生紙這個詞的來源與造紙術的發展有關。最早的紙張是由植物纖維制成的,被稱為生紙。
繁體字“生紙”與簡體字“生紙”意思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生紙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生紙」,其中的「紙」使用了纟旁,表示紙張的含義。
1. 他喜歡用生紙進行書寫和繪畫。
2. 這幅畫是他用生紙制作的,非常具有紋理感。
生紙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生紙坊、生紙廠、生紙制品等。
生紙的近義詞有:原紙、未加工的紙張。
生紙的反義詞是成品紙,指經過加工處理後的紙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