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寇令的意思、寇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寇令的解释

御寇的号令。《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 越国 。 越国 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韦昭 注:“若御寇之号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寇令"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需从构词法和历史语义两个维度解析。《汉语大词典》记载"寇"本义指"劫掠者",《说文解字》释为"暴也,从攴从完",后衍生出侵略、敌寇等含义。"令"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政令、法令、使令三层核心义项,甲骨文象形为跪听指示之人,凸显其指令特性。

组合词"寇令"未见于《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但可考诸典籍组合用法。《左传·文公七年》"寇令之不敌"的句式中,"寇令"作"御敌号令"解,属军事术语。清代考据学家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注疏:"寇令者,御寇之令也",强调其防御属性。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口语体系,仅存于特定历史文献或仿古语境。台湾《重编国语辞典》将其列为历史词条,引《宋史·兵志》"严饬边郡寇令"为证,指边防戒严令。需注意该词与"寇乱""敕令"等近义词存在语义交叉,但核心区别在于"寇令"特指针对外敌入侵的应急性政令。

网络扩展解释

“寇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原意
    指“御寇的号令”,即抵御外敌或盗匪时的军事指令。该词最早出自《国语·吴语》中的记载:“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这里的“寇”指外敌或入侵者,“令”即命令,强调对敌作战时的指挥行动。

  2. 引申义
    在成语用法中,常比喻坏人的命令或不义之举。例如,可用来批评违背道德的行为,或指代恶势力的指令。


二、详细解释

  1. 词源背景

    • “寇”在古代泛指强盗、入侵者(如“海寇”“外寇”),也可作动词表示“侵略”(如“寇边”)。
    • “令”指命令、号令,组合后形成军事防御或抗击侵略的特定语境用词。
  2. 古籍例证
    《国语·吴语》中,韦昭注解“寇令”为“若御寇之号令”,即如同抵御外敌时的严正指令,强调其严肃性与紧迫性。


三、总结

“寇令”既可用于描述古代军事防御的指令,也可延伸至对不道德行为的批判。其核心关联“抵御”与“命令”,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证,可参考《国语》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安隐奥古斯都白水鉴心爆表鄙秽碧兰闭治裁料碴儿巢繇承包城隍斥臣道长朵廊二辟纷红骇绿赴节歌诀盍彻合夥花脸棘场揭参截辱急濬金石学机偶几宜魁博嫽妙留日龙醢陆处卖糖馒头弄播凭附乾光潜身缩首骐骥困盐车黥彭青死勤快热嘈忍悖热呓杓口豕韦兽符司长损心堂报维梢线道响赴相继相沿小厮歇里歇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