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luck to get sth. very nice to eat]∶指一個人能吃到好食物的福氣
(2) [the enjoyment of good foods]∶飲食的享受
一個講究口福的人
(3) [lifetime]∶指人的壽命
我不迷信世俗折口福的話
(1).能吃到好東西的運氣(含诙諧意)。 清 趙翼 《約同人作青魚會戲呈子才及諸同人》詩:“先生今年口福高,在家一月飫老饕。”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在最熱的時節,也是 北平 人口福最深的時節。果子以外還有瓜呀!西瓜有多種,香瓜也有多種。” 陳殘雲 《沙田水秀》:“這一回我總算有口福,趕上喝一杯喜酒。”
(2).飲食的享受。 沙汀 《淘金記》二四:“正如一個講究口福的人對着一碗好菜舉起筷子那樣,既然用不着慚愧,同時也用不着考慮一下是否正當。” 碧野 《雪路雲程·飛越冰峰》:“顯然他不願意為我們幾個人的口福,去影響牧業社的生産。”
(3).借指人的壽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我并不是迷信那世俗折口福的話,但是精明的是正路,刻薄的是邪路。”
“口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指能吃到美食的運氣或福氣,通常帶有诙諧或調侃的語氣。例如:“今天朋友請客吃大餐,真是有口福!”。這一用法常見于日常對話,強調偶然獲得美食的機會。
飲食的享受
指對美食的品味與體驗,例如:“他是個講究口福的人,對食材要求極高。”。
文學作品中也有體現,如老舍《四世同堂》提到北平人夏季享用西瓜、香瓜的“口福”。
借指人的壽命(較少見)
部分語境中與“壽命”相關,如“我不迷信世俗折口福的話”,但這一用法較為邊緣化。
“福”字在傳統文化中象征吉祥,與“壽、富、康”等并稱“五福”,因此“口福”也隱含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相關詞典或文學作品中的具體用例。
口福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口和福。其中,口是指嘴巴,福是指幸福、好運。
口福的部首是口,它也是一個漢字的基本部首,表示與嘴巴有關的概念。口福的總筆畫數是10畫。
口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學作品中,表達的是通過享受美食帶來的幸福和滿足感。隨着時間的推移,口福逐漸演變成一個廣義詞,用來形容各種帶來愉悅和滿足感的事物。
口福的繁體寫法為「口福」,和簡體寫法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一定的差異。口福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口福」,形态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含義一緻。
1. 吃上這頓美味的晚餐真是一次口福。
2. 這部電影讓觀衆得到了一場視覺和聽覺上的口福。
1. 口感:指食物在口中的感覺。
2. 福氣:指幸福、順利的運氣。
3. 美食:指引起口福的美味佳肴。
享受、滿足、幸福、愉悅
困苦、痛苦、不幸、不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