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春的意思、班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春的解釋

頒布春令,指古代地方官督導農耕之政令。《後漢書·崔篆傳》:“ 篆 為 新建 大尹……稱疾不視事,三年不行縣。門下掾 倪敞 諫, 篆 乃強起頒春。” 李賢 注:“﹝班春﹞班布春令。” 宋 王安石 《次韻春日感事》:“病得一官隨太守,班春無助愧 周任 。” 明 楊慎 《放春行春發春班春》:“《漢書》,太守有班春之文。” 清 趙翼 《吊湯緯堂殉難鳳山》詩:“一官海外正班春,伏莽無端起劫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班春是中國古代農事活動與禮制結合的專有名詞,指官府在立春時節頒布勸農政令的儀式。《周禮·地官》記載"以土宜教氓稼穡",東漢鄭玄注疏時明确"班春"即"頒布春令"之意,該儀式包含三個核心環節:

  1. 頒布農時:官府通過擊鼓、張貼文告等形式宣告春耕開始,如《後漢書·禮儀志》載"立春之日,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
  2. 勸課農桑:官員示範耕作禮儀,宋代梅堯臣《和孫端叟寺丞農具·耕牛》詩雲"破領耕不休,何暇顧羸犢",印證地方官需在班春儀式中執耒耒;
  3. 祭祀祈福:舉行祭芒神、鞭春牛等民俗,《溫州府志》載"太守率僚屬迎春東郊,祭芒神,鞭土牛,謂之班春"。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收錄為"頒布春令"的縮略語,清代俞樾《春在堂隨筆》考證其源自《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現代民俗學研究顯示,浙江遂昌至今保留明代班春勸農典禮,2009年該儀式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班春”是中國古代與農耕相關的政令和習俗,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地方官員在春季頒布政令,督導農耕生産。該詞由“班”(頒布)和“春”(春令)組成,強調通過行政命令推動春耕。

二、曆史淵源

  1. 起源:可追溯至漢代,是地方行政長官主持的官方活動(如《後漢書·崔篆傳》記載)。
  2. 形式:官員通過巡視、發布文告等方式督促農耕,宋代王安石詩中提到“班春無助愧周任”,側面反映其重要性。

三、相關習俗

“班春”與“鞭春”(又稱“打春”)為同一活動,指立春時鞭打土制春牛以象征春耕開始,具有祈福豐收的儀式意義。

四、延伸說明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古籍記載或地方習俗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宋代詩詞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騃冶白蔕白氣扳缯保皇派冰語裁剖超期鸱張門戶斥正出類拔萃刺莓刺涅倅樽電視會議調馴低語鋒出風艇告示鼓躍烜耀渾素笳鼓之徒交午戒定今董狐經史笥九牢扣人心弦匡定袴口櫑木寮位六铢衣夢寐以求甯息捧袂評頭品足謙衷七大三河贍表上陽宮山窠攝判蛇雀之報實授鼠竄書緘束刃聳動聽聞送戰騰的貼理王八惟藩霧鬓風鬟無害吏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