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春秋 吳國 之主。亦特指 吳王 夫差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吳王 勇而輕,若啟之,将親門。”《國語·吳語》:“ 吳王 夫差 起師伐 越 。”《韓非子·喻老》:“ 句踐 入宦於 吳 ,身執幹戈,為 吳王 洗馬。” 唐 李白 《烏栖曲》詩:“ 姑蘇臺 上烏栖時, 吳王 宮裡醉 西施 。” 清 鵝湖逸士 《老狐談曆代麗人記》:“ 蘇州 靈巖山 ,為 吳王 舊宮。”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權時的稱號。《明史·太祖紀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長 等率羣臣勸進,不允。固請,乃即 吳王 位。”
(3). 元 末起義軍首領 張士誠 ,據有 吳中 ,號 吳王 。《明史·太祖紀一》:“是月, 張士誠 自稱 吳王 。”
(4). 清 乾隆 間 苗 民起義軍領袖 吳八月 的稱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而 吳八月 據 平隴 ,遂稱 吳王 。”
“吳王”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有多種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吳王”既指周代吳國國君,也作為後世王爵封號,涵蓋從春秋至清代的多位曆史人物。據統計,中國曆史上共有65位吳王。若需完整名單,可參考《中國曆代封爵史》等權威史料。
《吳王》是一個詞語,指的是吳國的君主,也是古代中國曆史上的吳國國王。
《吳王》這個詞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8。
《吳王》一詞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曆史典籍,如《史記》和《左傳》等。它是指吳國的國王,吳國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著名的國家,位于現今中國江蘇一帶。吳王是吳國的最高統治者,掌握着政治、軍事和經濟的權力。
《吳王》是《吳王》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吳王曾有多種變體的寫法,如吳王、吳王、吳王等。
1. 吳王建立了強大的吳國,對周圍的國家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2. 吳王勇猛善戰,帶領吳軍多次打敗敵人。
1. 吳國
2. 吳侯
3. 吳将
4. 吳境
5. 吳民
1. 吳侯
2. 吳王父
3. 吳國主
1. 越王
2. 楚王
3. 齊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