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芥的意思、地芥的詳細解釋
地芥的解釋
地上的雜草。比喻易得之物。《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 顔師古 注:“地芥謂草芥之橫在地上者。俛而拾之,言其易而必得也。”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軍賞罰》:“故 世宗 取 淮南 關南 之地, 太祖 平五強國,如拾地芥。” 宋 陸遊 《新年七十有九》詩:“天門邈難窺,地芥亦嬾拾。”
詞語分解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芥的解釋 芥 è 〔芥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種子黃色,味辛辣,磨成粉末,稱“芥末”,作調味品。按用途分為葉用芥菜(如“雪裡蕻”);莖用芥菜(如“榨菜”);根用芥菜(如“大頭菜”)。 小草,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專業解析
"地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地上的雜草,常用來比喻極其輕微、低賤或容易得到的事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指生長在地面上的小草或雜草("芥"本指小草)。《漢語大詞典》釋為"地上的芥菜",後泛指地面上的小草。
- 核心引申義:因其微小、常見且易得,引申為微不足道、無足輕重、極易獲取的東西。常帶有輕視的意味,強調其價值低微或獲取毫不費力。
-
典型用法與典故:
- 該詞最著名的用法見于成語"視如地芥"或"視如草芥"(後者更為常用),意思是看作像地上的小草一樣,比喻極端輕視,完全不放在眼裡。
- 其反義或對比用法是"青紫拾地芥"(或類似表述)。典故出自《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 這裡"青紫"指高官顯爵的印绶顔色,代指高官。"拾地芥"即彎腰撿起地上的小草,形容獲取功名富貴如同撿拾小草般輕而易舉,強調精通經術是獲取高位的關鍵途徑。
-
現代理解與使用:
- 在現代漢語中,"地芥"本身已不常用,但其核心含義保留在成語"視如草芥"中,用來形容對人或事物極度輕視的态度。
- 其"易得"的含義則主要體現在對"拾地芥"這一典故的理解和引用上,常用于形容某事做起來非常容易、毫不費力(尤其指獲取功名或珍貴之物)。
來源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對"地芥"及"拾地芥"的解釋。
- 典故部分參考《漢書·夏侯勝傳》原文及《辭源》(商務印書館)等相關辭書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地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作如下解釋:
一、基本詞義
- 字面意思:地上的雜草或小草()。
- 比喻義:指極易獲得的事物,尤其是功名、官職等。如《漢書·夏侯勝傳》記載:“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意為精通經學後,獲取高官如同彎腰撿草般容易()。
二、用法與延伸
-
成語關聯
“如拾地芥”出自宋代曾鞏《本朝政要策·軍賞罰》:“如拾地芥”,比喻事情輕而易舉()。
-
文學化表達
陸遊在《新年七十有九》中寫道:“天門邈難窺,地芥亦嬾拾”,以“地芥”反襯對功名的淡泊()。
三、詞源與結構
- 拼音:dì jiè()。
- 構詞:“地”為左右結構,“芥”為上下結構,原指芥菜,後引申為微小、易得之物()。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書面語,現代口語中較少見,常見于曆史典故或詩詞引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漢書》原文或宋代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安竪熬頭兒白蔹杯蛇幻影比分薄宦操赢宸衛吃吃喝喝大行皇後待欲獃子道砟電化教學頓峙督戰繁體分居父憂改轍易途歌聲公祢共喻漢官合機呴犁湖黃幔弧菌見夢見義必為劫脅急弦峻博科本睏覺廉冒憐養泷路羅布袂裾念舊撚支匿年泡罩塔彭籛撇古牽累慶幫晴霞紗幮上上手水界袒護天廐頭雞亡辜王友現代漢語遐宇喜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