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并重的意思、口耳并重的詳細解釋
口耳并重的解釋
對說和聽的訓練同等重視。
詞語分解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并重的解釋 同樣重視;同等看待預防和治療并重詳細解釋不分主次,同等看待。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按察司》:“ 明 初置提刑按察司,謂之外臺,與都察院并重。”
網絡擴展解釋
“口耳并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ǒu ěr bìng zhòng,指對“說”(口語表達)和“聽”(聽力理解)的訓練同等重視,強調兩者的平衡發展。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
- 核心思想:在語言學習和信息傳遞中,口語表達與聽力理解需并重,不可偏廢。例如語言教學中,既注重發音和對話訓練,也關注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
- 常見誤讀:部分人可能誤解為“口耳并用”(用口說、用耳聽),但實際更強調“并重”的平衡性。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用例:魯迅在《彷徨·肥皂》中提到:“英文又專是‘口耳并重’的”,描述中西折中的教育方式。
- 曆史背景:該成語源于近代語言教育理念,與古代典籍中“口耳相傳”不同,後者僅強調口頭傳播,而“并重”增加了對聽力的重視。
3. 使用場景
- 教育領域:適用于語言教學,如英語學習中需同步練習口語和聽力。
- 溝通場景:強調有效交流需兼顧表達與傾聽,例如商務談判或人際交往。
4. 注意事項
- 現代意義:在多媒體時代,可引申為“輸入與輸出并重”,例如學習時既閱讀(輸入)也寫作(輸出)。
- 反義詞:暫無嚴格對應的反義成語,但“重說輕聽”或“重聽輕說”可描述失衡狀态。
例句參考
“語言課堂上,老師采用口耳并重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對話練習和聽力測試同步提升能力。”
通過綜合權威來源可知,該成語主要用于教育語境,強調語言技能的全面性。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魯迅原文或語言學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耳并重
口耳并重,是一個成語,表示同時重視口頭表達和傾聽他人的意見。口耳并重可以借指重視言辭的表達和語言交流,也可以指尊重他人的意見和不斷學習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一畫)耳(五畫)并(四畫)重(八畫)
來源:
《尚書·谟訓》:“秦失其道,民散于阡陌,要耳目之說,亂于前世。”《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耳目既聰明,口舌又敏捷。”意即要保持耳目聰明,言辭敏捷。
繁體:
口耳並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重”字是由“開”和“克”的組合字,意為開荒、拓荒。而現代的“重”字則隻保留了“克”的部分。
例句:
他是一位很好的演講者,他總是口耳并重,既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能夠傾聽他人的建議。
組詞:
言談、溝通、交流、表達、傾聽、學習、領悟
近義詞:
言聽計從、言行一緻、言辭凜凜
反義詞:
閉口不言、置若罔聞、固執己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