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器名。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詣郊壇行禮》:“武舞,一手執短矟,一手執小牌,比文舞加數人,擊銅鐃響環,又擊如銅竈突者。”
“響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古代樂器
指宋代文獻中記載的打擊樂器,主要用于武舞表演。根據記載,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描述武舞時提到“擊銅鐃響環”,其形制可能與銅制竈突(煙囪狀)器物類似,常與短矟、小牌等道具配合使用。
二、響尾蛇尾部結構
生物學中特指響尾蛇尾部末端的角質環()。這些環狀結構由蛻皮殘留物形成,振動時可發出巨大響聲,用于警告天敵或吸引獵物,屬于防禦與捕食的適應性特征。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樂器形制,可參考《東京夢華錄》原文;生物學解釋可查閱動物學資料。
《響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在中文中表示聲音傳遞時的回響或者回環的意思。
《響環》的第一個字是“響”,它的部首是口,總共有10畫。
《響環》的第二個字是“環”,它的部首是玉,總共有9畫。
《響環》一詞源于漢語,是由現代漢語中的兩個字組成的。繁體字形為「響環」。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與現代不同。在古時候,“響”字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整體上其音義相符。
1. 他一聲大響,整個山谷都回蕩起來。
2. 每當有人在樓道敲門,我家的門上就會産生響環。
1. 回響
2. 響亮
3. 環繞
1. 回響
2. 回聲
3. 回環
1. 安靜
2. 寂靜
3. 靜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