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膂力的意思、膂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膂力的解釋

[physical strength] 體力;力氣

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後漢書·董卓傳》

膂力出衆

詳細解釋

體力。 漢 揚雄 《太玄·勤》:“隂凍泫戁創於外,微陽邸冥膂力於内。” 唐 杜甫 《錦樹行》:“生男堕地要膂力,一生富貴傾邦國。”《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及至看了那各種兵書,才知不但技藝可以練得精,就是膂力也可以練得到。” 徐遲 《石油頭》:“當一名好司鑽要出點子,要想辦法。既要甩開膀子幹,又要多動點腦筋。跟鐵家夥光拚膂力,有時還拚不赢它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膂力是漢語中的一個名詞,指體力、力氣,尤其強調身體的力量和勁道。該詞源自古漢語,由“膂”(lǚ)和“力”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人的身體力量展開。

一、字義解析與核心釋義

  1. “膂”的本義

    “膂”原指脊骨(《說文解字》),後引申為身體的中樞支撐部分。在“膂力”中,“膂”象征身體的根基,強調力量源于軀幹核心。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膂力”的完整定義

    指身體的力量、氣力,常用于形容人強壯、能負重或從事體力勞動的能力。例如:

    “他膂力過人,能舉起百斤重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古今用法與語境差異

三、相關詞辨析

四、權威引用與拓展

《辭海》進一步闡釋:“膂力即筋力,謂身體之強力”,強調其與肌肉、筋骨的關聯性。該詞至今保留在成語“膂力方剛”中,喻指年富力強。

來源:《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膂力”的詳細解釋如下:

  1. 正确讀音
    “膂”的正确讀音為lǚ(第三聲),常被誤讀為“lǔ”或“lǜ”。該字專指脊背肌肉,是“膂力”一詞的核心。

  2. 本義與字形演變

    • 據《說文解字》,“膂”意為“脊肉也”,即脊柱兩側的肌肉,古人認為這是力量的來源。
    • 《釋名》進一步解釋:“膂,力也,所以為力也”,強調其與體力的關聯。
  3. 引申含義
    “膂力”泛指體力或力氣,尤其強調身體核心力量。例如:

    • 《後漢書》形容董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
    • 杜甫詩句“生男堕地要膂力”則比喻男性需具備強健體魄。
  4. 用法與文化内涵

    • 文學應用:常見于古典文學,用于描述人物的強健或戰鬥力,如金庸小說中“膂力甚強”的描寫。
    • 民間引申:部分語境中隱晦指腰力或性能力(如《舊唐書》對薛懷義的描述),但非主流用法。
  5. 常見誤區
    低權威性資料中常混淆“膂”與“腰力”的關系,但主流解釋仍以“脊背力量”為本義,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成語(如“膂力過人”)。

“膂力”是漢語中表達體力的傳統詞彙,讀音需注意,本義與脊背肌肉相關,引申為整體力量,兼具生理與文化象征意義。更多例句可參考《太玄·勤》《錦樹行》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按協白馬小兒巴蛇閉關鎖國筆迹慘恤昌盛舂稅賜杖篡位道氣電化腐蝕丁冊鬥争性隊命額首稱慶飜異風月無涯罕漫號碼恚憤火馳鹄韻咭哩咕哝驚恸積怒狷介倔傀絶後空前客串刻即雷霆火炮斂躬寥索鬣疬六蕃馬快手慢道忙活蝱蠅閩學磨不開穆公,缪公目熟旁門偏箱車鍬锸肉脯潤膩塞下曲三尺土生祠聲名狼藉神懷世代相傳石渚收付輸謝提鈴微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