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系猴的木樁。語本《莊子·人間世》:“ 宋 有 荊氏 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斬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毛篇》:“見舶主説本國取犀,先於山路多植木如狙杙,雲犀前腳直,常倚木而息,木欄折則不能起。”
(2).謂猴緣木。形容行動矯捷。 宋 王安石 《芝閣記》:“山農野老,攀緣狙杙,以上至不測之高,下至澗溪壑谷。”
“狙杙”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莊子》原文背景或相關典故,可參考古籍注解或權威詞典。
《狙杙》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翻譯為“狙擊”或“狙擊手”。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狙(狙)和杙(杙)。
狙杙的部首分别是“犭”和“木”,全部都是左右結構的漢字。狙共有5畫,杙共有7畫。
《狙杙》一詞是從狙擊槍中取得的。繁體字為「狙擊」。
在古時候,狙杙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狙的古字形有犬旁加具有射擊動作特點的「者」字旁,而杙的古字形也有與「木」字相似的部分。不過,基本上這兩個字的字形仍然保持相對穩定。
1. 這位狙杙手的射擊技巧非常了得。
2. 他在訓練中獲得了一把優秀的狙杙槍。
組詞:狙杙手、狙杙槍、狙杙訓練。
近義詞:狙擊手、狙擊槍。
反義詞:近距離、近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