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極罰的意思、極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極罰的解釋

重罰。《逸周書·命訓》:“極罰則6*民多詐,多詐則不忠,不忠則無報。”《魏書·皇後傳·文成文明皇後馮氏》:“宰人昏而進粥,有蝘蜓在焉,後舉匕得之。 高祖 侍側,大怒,将加極罰,太後笑而釋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極罰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極罰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極”和“罰”兩部分構成,其核心含義指最高程度或最嚴厲的懲罰。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極”的本義與引申

    “極”原指房屋的最高處(棟梁),《說文解字》釋為“棟也”。引申為頂點、盡頭、最高程度(如“登峰造極”)。在“極罰”中強調懲罰的極端性、嚴厲性。

  2. “罰”的含義

    “罰”指因過錯而施加的懲戒,《說文解字》釋為“辠(罪)之小者”,後泛指處罰、責罰。在複合詞中與“極”結合,凸顯懲罰的最高等級。

  3. “極罰”的整體意義

    指最嚴厲的刑罰或終極懲戒,常見于描述古代律法中的重刑(如死刑、流放等),或強調道德、宗教語境中的終極報應。


二、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收錄“極罰”,釋義為:“極刑,最重的刑罰”,并列舉例句:“犯此罪者,當受極罰。”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4卷,第128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極”為“最高限度”,并指出“極罰”屬偏正結構,意為“至重的懲罰”,多用于律法文獻。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第678頁)


三、文化背景與使用場景


四、詞源與演變

“極罰”屬中古漢語複合詞,最早見于漢代律法注釋。唐宋時期成為法典固定術語,明清文學中逐漸泛化為“嚴厲懲處”的修辭表達,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研究。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4. 劉俊文《唐律疏議箋解》(中華書局,1996年)

網絡擴展解釋

“極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重罰”,指極其嚴厲的懲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曆史淵源:

    • 最早見于《漢書·律曆志》:“凡與宗廟之罪,極罰之。”指對觸犯宗廟禮法者施以重罰。
    • 《逸周書·命訓》中提到“極罰則民多詐”,說明過度嚴懲可能導緻民衆不忠,側面反映其嚴厲性。
  2. 用法示例:

    • 《魏書》記載,北魏文成帝曾因粥中發現蝘蜓(類似壁虎的動物)欲對廚師“加極罰”,後被太後勸止,體現古代對過失的嚴苛态度。
  3. 詞源解析:

    • “極”可通“殛”,意為“誅殺”或“懲罰”,因此“極罰”隱含“極緻之懲”的語義。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四、現代應用

多用于描述法律、道德或制度中對嚴重違規行為的頂級懲處措施,例如“貪污受賄者将面臨極罰”。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成語語境中。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證或演變脈絡,可參考、5、6中的具體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悲愍邊加镖司務鼈懆鷩鳥璧琰不揚懲辦伧儜愁腸九回綢綢愁疾仇家磁鋒叢夥厝懷丹砂丸豐額浮标輔迪國綱花活荒腆穢疾谏臣将取固予接詥繼天鋸鲨涼適理料龍鱗隆興錄入夢斷密摺暮砧撚挑女陪堂前轍可鑒情投意洽拳手饒沃如君撒騷放屁山都生活制度聲名烜赫生米做成熟飯眚期勝義食氣帥厲水堰酥酪吳冶下溝鑲齒賢妙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