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罰的意思、極罰的詳細解釋
極罰的解釋
重罰。《逸周書·命訓》:“極罰則6*民多詐,多詐則不忠,不忠則無報。”《魏書·皇後傳·文成文明皇後馮氏》:“宰人昏而進粥,有蝘蜓在焉,後舉匕得之。 高祖 侍側,大怒,将加極罰,太後笑而釋之。”
詞語分解
- 極的解釋 極 (極) í 頂端,最高點,盡頭:登極(帝王即位)。登峰造極。 指地球的南北兩端或電路、磁體的正負兩端:極地(極圈以内的地區)。極圈。北極。陰極。 盡,達到頂點:極力。極目四望。物極必反。 最高的,最終的:極點。極限。極端。極緻。 國際政治中指綜合國力強,對國際事務影響大的國家和國家集團:多極化趨勢。 準則:為民立極。 疲乏:人極馬疲。 古同“亟”,急。 古同“殛”,殺或罰。 副詞:表示最高程度
- 罰的解釋 罰 (罰) á 處分犯罪、犯錯誤或違犯某項規則的人:罰款。罰球。懲罰。罰不當罪(處罰過嚴或過寬,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當)。 獎賞 筆畫數:; 部首:罒;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極罰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極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重罰”,指極其嚴厲的懲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拼音:jí fá()。
- 釋義:指對違法者或犯罪者施加的極重處罰,強調懲罰的嚴厲性和嚴重性。
二、詳細解釋
-
曆史淵源:
- 最早見于《漢書·律曆志》:“凡與宗廟之罪,極罰之。”指對觸犯宗廟禮法者施以重罰。
- 《逸周書·命訓》中提到“極罰則民多詐”,說明過度嚴懲可能導緻民衆不忠,側面反映其嚴厲性。
-
用法示例:
- 《魏書》記載,北魏文成帝曾因粥中發現蝘蜓(類似壁虎的動物)欲對廚師“加極罰”,後被太後勸止,體現古代對過失的嚴苛态度。
-
詞源解析:
- “極”可通“殛”,意為“誅殺”或“懲罰”,因此“極罰”隱含“極緻之懲”的語義。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嚴懲、重處、峻罰。
- 反義詞:寬恕、赦免、輕判。
四、現代應用
多用于描述法律、道德或制度中對嚴重違規行為的頂級懲處措施,例如“貪污受賄者将面臨極罰”。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成語語境中。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證或演變脈絡,可參考、5、6中的具體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極罰》的意思
《極罰》這個詞出自《紅樓夢》,意思是極其嚴厲的懲罰。
拆分部首和筆畫
《極罰》的部首是木(本義為樹木),它的筆畫數為9。
來源
《極罰》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中,用來描述當時社會中嚴厲的懲罰方式。
繁體
《極罰》的繁體字為「極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極罰」,其中「極」的上方為「斤」,表示采取極端措施;「罰」中的「革」為「韋」,表示對不當行為施以制裁。
例句
1. 他因犯罪被判處了極罰。
2. 那個時代,對犯罪分子采取的是極罰手段。
組詞
嚴罰、懲罰、酷罰、重罰、大罰
近義詞
重懲、嚴厲處罰、極刑
反義詞
寬恕、寬容、赦免、寬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