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的意思、空谷的詳細解釋
空谷的解釋
空曠幽深的山谷。多指賢者隱居的地方。《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孔穎達 疏:“賢者隱居,必當潛處山谷。”《晉書·龔玄之傳》:“夫哲王禦世,必搜揚幽隱。故空谷流縶維之詠,丘園旅束帛之觀。” 宋 蘇轼 《谪居三適·夜卧濯足》詩:“今我逃空谷,孤城嘯鵂鶹。” 鄭澤 《佩忍初來長沙遊麓山即席奉贈》詩:“幽蘭散芬芳,搴為空谷酬。”
詞語分解
- 空的解釋 空 ō 不包含什麼,沒有内容:空洞(a.沒有内容的;b.物體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話。空曠。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絕後。憑空(無根據)。真空(沒有任何東西)。 沒有結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無憑。
- 谷的解釋 谷 (③④穀) ǔ 兩山間的夾道或流水道,或指兩山之間:山谷。河谷。 喻困境:進退維谷(進退兩難)。 莊稼和糧食的總稱:五谷。百谷。 粟的别稱,亦指稻的子實:谷物。谷米。稻谷。 姓。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空谷”是一個富有詩意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引申和意境三個層面來解析:
-
字面本義:
- 空: 指空曠、空闊、無人煙。
- 谷: 指兩山之間的低窪地帶,即山谷。
- 合義: 字面意思就是空曠的山谷。指地處偏僻、人迹罕至、顯得寂靜空曠的山谷。
-
引申義與常用義:
- 幽靜、寂寥之地: 強調山谷的寂靜、空曠和與世隔絕的狀态。例如:“空谷足音”形容在寂靜的山谷裡聽到人的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或來訪。
- 人迹罕至、遠離塵嚣之處: 常帶有一種超脫世俗、清幽避世的意味。例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飲酒·其五》),雖非直接用“空谷”,但描繪的意境相通。
-
意境與象征:
- 清幽絕俗之境: 在文學作品中,“空谷”常被用來營造一種清幽、靜谧、遠離塵世紛擾的意境,是隱逸、修行或尋求内心甯靜的象征。
- 珍貴事物或人才的象征: 由于“空谷”的寂靜,任何一點聲響(如足音)或存在(如幽蘭)都顯得格外珍貴和突出。因此,“空谷”也常用來象征或襯托那些稀少、珍貴、高潔的事物或人才。最典型的例子是“空谷幽蘭”,比喻隱居山野、才德高尚的人,或指珍貴稀有的美好事物。
文學例證:
- 王維《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這裡的“空山”意境與“空谷”非常接近,描繪了山林的空寂幽深。
- 《詩經·小雅·白駒》: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這是“空谷”一詞較早的文學運用,以空曠山谷中的皎潔白駒,比喻高潔的賢者。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對“空谷”有簡明釋義,強調其“空曠的山谷”的本義,并收錄了“空谷足音”這個成語。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提供了更詳盡的釋義和豐富的書證,闡釋了“空谷”的字義及其在文學中的意境運用。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 在解釋“空”和“谷”字時,會涉及到“空谷”組合所表達的意境。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相關釋義的線上權威詞典網頁鍊接,以上參考來源為公認的權威漢語工具書名稱及出版社,确保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和專業性。)
網絡擴展解釋
“空谷”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空谷”指空曠幽深的山谷,字面由“空”(無人或物的狀态)和“谷”(兩山間的低窪地帶)組成,常形容自然環境的寂靜與空曠。例如《三峽》中“空谷傳響”即描述聲音在空蕩山谷中的回響。
二、引申含義
-
賢者隱居的象征
古代文學中,“空谷”多比喻賢者或隱士的居所。如《詩經·小雅》提到“皎皎白駒,在彼空谷”,以白駒喻賢者,表達對隱逸高潔品格的推崇。
-
内心甯靜的投射
現代用法中,“空谷”也可形容内心的平和與超脫,如“空谷般的心境”。
三、相關成語
- 空谷幽蘭:比喻人品高雅、難得一見(出自鄭澤詩作)。
- 空谷足音:形容極難得到的音訊或來訪(《莊子·徐無鬼》)。
- 空谷傳聲:指反應迅速,如回聲般即時反饋。
四、文學出處
“空谷”最早見于《詩經》《莊子》,後蘇轼、郦道元等文人作品中均有使用,如蘇轼詩“今我逃空谷”,郦道元《三峽》“空谷傳響”。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成語典故,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包髻閟幄比竹闡諧城鎮粗株大葉大姑代稱膽小怕事東武吟方寸匕風馬牛不相及附狀幹妹子工薪故國桂娥瑰貨好話還珠守火師角子金皿浸潤廓大老趼羸縢雷填連科漓猾流丹馬舄綿蕝米黃木象片頭貧甿破琴絕弦鉛紅七聲遒铎萋翳辱殆賞豫司牧松緩宿儲貪聲逐色特士天忌苕榮頹傷外寬内深望眼穿隗台為許烏鵲吾屬掀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