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籍的意思、抄籍的詳細解釋
抄籍的解釋
查抄籍沒。 元 無名氏 《聖武親征錄》:“八月,别遣 按脫 等抄籍 漢 民七十三萬有奇。”《秦併六國平話》卷中:“ 王翦 把藏庫金銀抄籍十車回邦,班師人馬。”《三國演義》第九回:“ 王允 又命 呂布 同 皇甫嵩 、 李肅 領兵五萬,至 郿塢 抄籍 董卓 家産、人口。”
詞語分解
- 抄的解釋 抄 ā 謄寫,照原文寫:抄本。抄寫。抄襲。傳抄。 搜查而沒收:抄沒(?)。抄家。抄斬。 走簡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綽”。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網絡擴展解釋
“抄籍”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法律或曆史文獻中,指官方對財産、人口等進行查抄并登記沒收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核心含義
查抄籍沒:指官方通過強制手段沒收私人財産、人口等,并登記造冊歸為公有。其中“抄”強調搜查、沒收,“籍”指登記造冊的簿籍。
-
行為主體與場景
- 多由官府或軍隊執行,常見于對罪臣、戰敗者的懲罰。例如:
- 《三國演義》中,董卓被誅後,呂布等人奉命“抄籍董卓家産、人口”。
- 《秦併六國平話》記載王翦“抄籍金銀十車回邦”,用于戰争後的資源收繳。
-
延伸用法
元代文獻《聖武親征錄》提到“抄籍漢民七十三萬有奇”,此處可能指對人口或戶籍的強制登記與管控。
現代應用
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法律體系中已無對應概念,多出現在古典文學或曆史研究場景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演義》《五代史平話》等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抄籍(chāo jí)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抄寫書籍或文獻。其中,“抄”表示抄寫或複制的意思,“籍”表示書籍或文獻。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部分是“扌”部,表示手的意思;第二部分是“貝”部,表示貝殼的形狀,象征價值。抄籍一詞來源于古代傳統的文化形式,人們在手抄書籍時使用這個詞來形容這個行為。
《抄籍》的繁體字為「抄輯」。
在古代漢字中,抄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古時候的寫法是「抄纚」,另一種是「抄笈」,還有一種是「抄輯」,這些都是表達抄寫書籍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關于抄籍的例句:
1. 為了保護稀有的古籍,圖書館采取了抄籍的方式。
2. 這本抄籍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産。
3. 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抄寫這本古籍。
一些與抄籍相關的組詞包括:
1. 抄抄寫、手抄;
2. 抄錄、摘錄、輯錄。
抄籍的近義詞是手抄,反義詞是印刷。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幫助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