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控制。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昔之立国者知威柄之不能独专也,故必有所分。控持之不可尽用也,故必有所纵。”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 战国 间游説、纵横之流已而变为刑名掊刻,以法律控持上下,失士庶心。”
(2).难为;折磨,磨难。 宋 陈允平 《红林檎近》词:“望帘寻酒市,看钓认渔乡。控持紫燕,芹泥未上雕梁。”《宋元戏文辑佚·唐伯虎因祸致福》:“扇频挥,汗如珠,控持损玉骨冰肌。”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四出:“杀死它,喫控持,到如今,禁在牢内。” 明 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糠那,你遭礱被舂杵,筛你簸颺你,喫尽控持,好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歷。”
(3).犹控抟。《诗话总龟》卷四五引 宋 蔡絛 《西清诗话》:“﹝ 元微之 ﹞《遣病》诗云:‘况我早师佛,屋宅此身形,捨彼復就此,去留何所縈……’则与 贾谊 ‘忽然为人,何足控持;化为异物,又何足患’之语何远!”按, 贾谊 《鵩鸟赋》作“控摶”。参见“ 控摶 ”。
“控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指对人或事物进行掌控,使其处于合理范围内。例如:
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身体或精神上的摧残。例如:
此用法较罕见,多与“控抟”互通,指对事物的强力掌控。如《宋元戏文辑佚》等文献中通过“控持紫燕”等比喻展现支配力。
该词既有实际控制义,又有文学化的苦难表达,需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汉典和《归潜志》等来源。
《控持》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手」和「长」。按照笔画的顺序来看,它的笔画总数为13划。
《控持》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篇中,意思指掌控、执持、把握事物。在这篇文章中,它的意思是负责管理人事、掌管人员的意思。
《控持》的繁体字为「控持」,写作「擁持」或「掌持」。在台湾、香港等地区,这些繁体字的使用更为普遍。
在古代,「控持」这个词的写法是有一些变化的。有一种写法是「控并长」,意思相同。还有一种写法是将「手」作为头部,「兀」作为底部,中间用「十」连接,整体形状非常特别。
1. 他在公司中控持着重要的职务,影响力很大。
2. 作为团队的领导,他必须控持好整个项目的进程。
3. 对于这项重大工作,我们需要找一个有能力控持住局面的人。
控制、掌控、把握、支配、操纵、操持。
掌握、管理、主持、操纵、支配。
丢失、失控、放任、松懈、被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