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率的意思、糾率的詳細解釋
糾率的解釋
糾集統率。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五霸》:“或曰霸者把也,駮也,言把持天下政令,糾率同盟也。”《南史·祖皓傳》:“糾率義勇,立可得二三百人。” 宋 趙鼎 《建炎筆錄·丙辰九月七日》:“ 解隆 , 安邑 人。敵犯 河 , 解隆 與其兄糾率鄉民,屢與敵戰。”
詞語分解
- 糾的解釋 糾 (糾) ū 纏繞:糾纏。糾紛。 矯正:糾偏。糾正。 集合(含貶義):糾合。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率的解釋 率 à 帶領:率領。統率。率隊。率先(帶頭)。率獸食人(喻暴君殘害人民)。 輕易地,不細想,不慎重:輕率。草率。率爾。率爾操觚(“觚”,供寫書用的木簡;意思是輕易地下筆作文)。 爽直坦白:直率。坦率。
網絡擴展解釋
“糾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糾集并統率,常見于曆史文獻中描述組織、領導群體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
指通過聚集人員(如士兵、義勇等)并對其進行統率管理,常見于軍事或集體行動場景。例如《南史·祖皓傳》提到“糾率義勇,立可得二三百人”,即通過組織并領導義勇之士形成戰鬥力。
-
詞源與結構
- 糾:本義為“集結、聚合”,如“糾合”;
- 率:此處為“統率、帶領”之意。
二者結合形成并列結構的動詞短語,強調“聚集”與“領導”的雙重動作。
二、文獻用例
-
曆史典籍中的運用
- 漢代應劭《風俗通·皇霸·五霸》提到“糾率同盟”,指霸主通過統率聯盟維護政令;
- 宋代趙鼎《建炎筆錄》記載“糾率鄉民”抗擊外敵,體現其組織民衆的語境。
-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鸠率(同“糾率”,見于滬江詞典)、統率、召集;
- 反義詞:解散、分散。
三、常見誤讀辨析
部分解釋(如)提到“糾正錯誤”,這一說法缺乏文獻支持。從曆史用例看,“糾”在此語境中應為“糾集”而非“糾正”,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擴展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曆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糾率(jiūshuài)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糾率指的是糾集和統率,通常用于描述統領戰事、指揮軍隊的将領或隊伍的領導者。
拆分部首和筆畫:
糾:纟纟纟纟
率:王玉玉幺丶乃
來源:
《說文解字》中有關于“糾率”的解釋,用以描述将帥、主帥的意思。
繁體:
糾率這個詞的繁體寫法與簡體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法中,“糾”字在金文和隸書中常見,形狀類似于今天的“糸”,表示糾纏的意思。而“率”字則在古代演變過程中逐漸演化成現代的形狀。
例句:
他是這支隊伍的糾率,為大家制定了詳細的行動計劃。
組詞:
糾纏、糾紛、統率、指揮
近義詞:
領導、指揮、統禦
反義詞:
從屬、被指揮、部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