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閑官的意思、閑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閑官的解釋

亦作“閑官”。1.職務清閑的官員。 唐 張籍 《胡山人歸王屋因有贈》詩:“雖作閒官少拘束,難逢勝景可淹留。”《新唐書·趙憬傳》:“今要官闕多,閑官員多。要官以材行,閑官以恩澤,是選拔少,優容衆也。” 宋 陳善 《扪虱新話·李林甫一計陷數人》:“ 林甫 已得奏,即言 挺之 春秋高,有疾,幸閒官得養。帝恨叱久之,乃以為員外詹事詔歸東郡。”

(2).指州佐、縣丞等。 宋 蘇轼 《司竹監燒葦園因召都巡檢柴贻勗左藏以其徒會獵園下》詩:“豈如閑官走山邑,放曠不與趨朝衙。” 清 梁章鉅 《稱謂錄·縣丞》:“ 唐 大中 四年敕:州有上佐,縣有丞簿。俗謂之閒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閑官"在漢語詞典中主要包含以下四層釋義:

  1. 詞義解釋 "閑官"指事務清閑或職權較輕的官職,源自古代官員體系中的職位分類。《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清閑無事或職權不重要的官職",強調其與繁劇官職的對比性[來源1]。《漢語大詞典》補充說明此類官職多用于安置閑散人員或貶谪官員[來源3]。

  2. 曆史背景 唐代文獻中頻繁出現該詞,如白居易《江州司馬廳記》載:"司馬,刺史之貳,刺史守土臣,不可遠觀遊;郡吏之職,故以司馬命閑官。"[來源2]宋代蘇轼《司馬君實獨樂園》"閑官多飽散,廣地半蒿萊"的記載,印證了閑官常與賦閑狀态相關聯[來源4]。

  3. 常見搭配 該詞常與"冗員""散職"形成語義關聯,《古代職官大辭典》指出其多用于描述翰林院待诏、王府教授等職[來源5]。在近現代語境中,逐漸演化為對非核心崗位的泛指。

  4. 語用特征 現代漢語保留其貶義色彩,多用于指代權力邊緣化的職務。《辭海》特别标注該詞在當代公文中的使用限制,建議慎用于正式文書[來源6]。

網絡擴展解釋

“閑官”是古代官制中的特定稱謂,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職務清閑的官員
    指在官僚體系中擔任事務較少、權力較小的職位。例如唐代的司馬,雖為州郡副職,但多為安置貶谪官員的虛銜,如柳宗元被貶永州司馬時,便感歎此職“品級低而無實權”。宋代蘇轼詩中“閑官走山邑”也印證了這一群體常被派往偏遠地區,遠離核心政務。

  2. 特指地方佐吏
    具體指州佐、縣丞等地方輔佐官職。據清代《稱謂錄》記載,唐代大中年間明文将縣丞、主簿等列為“閑官”,因其日常事務較少,地位次于主官。這類職位多用于安置候補官員或年邁官吏,如唐代張籍詩中提到的“胡山人歸王屋”後擔任閑官,即屬此類。

文化背景與實例
唐代詩人白居易多次在詩中自嘲“閑官”,如“退與夫子遊”“栽稱作閑官”等,反映了文人被邊緣化時借閑官身份寄托淡泊之志的現象。此外,候缺官員為求晉升而巴結權貴,也側面說明閑官體系與古代官僚晉升機制的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棒頭斃而後已不能勾步士赤舌蟲魚篆錘擊試驗淳固蕩除導翊得勁德言工貌丁丁光光鼎足而立凍餒憤烈怫怒诟诮冠挂關豫果食京朝酒品絕嗣踽偻鞫治懭悢唠扯龍幡冒塵毛實玫瑰露面面相覩眇忽幕府制度衲師偶然性毗離罄輸輕佾寝寝然贊戎葵三洲曲綀服水滑梳妝樓私鹽索命田洫跳白果頭發油婉惬玩影畏友小飰嚣音諧遇屓護隙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