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神名。《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 肩吾 得之以處 大山 。” 成玄英 疏:“ 肩吾 ,神名也。”《山海經·西山經》“西南四百裡曰 崑崙之丘 ,是實惟帝之下都,神 陸吾 司之” 晉 郭璞 注:“即 肩吾 也。” 譚作民 《噩夢》詩:“忽然山崩海裂啟天閽, 黃帝 穆王 相郊迎,隨詔 肩吾 檄九部,木公金母首駢臻。”
肩吾
一、基本釋義
“肩吾”為古漢語專有名詞,主要有兩層含義:
見于《莊子·逍遙遊》《山海經》等典籍,指傳說中的山神或仙人。如《莊子》載:“肩吾問于連叔”,此處“肩吾”被描述為居于泰山之神,象征超脫世俗的境界。
戰國時期楚國隱士,見于《莊子·應帝王》。莊子借“肩吾”與狂接輿的對話闡述無為而治的思想,其名可能隱喻“肩負本真之我”的哲學内涵。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組合後,“肩吾”可解作“以肩承擔自我”,暗含對個體精神獨立性的強調,與道家思想中追求自我本真的理念相契合。
三、文化意涵與引用
在《莊子》中,“肩吾”作為對話者,傳遞道家對逍遙境界的追求。例如《逍遙遊》中,肩吾質疑神仙傳說,實則探讨認知局限性與超越之道。
《山海經·西山經》記載“陸吾”司天之九部,部分學者認為“肩吾”或為其異名,體現古人對自然神祇的拟人化想象。
四、權威文獻參考
五、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今罕用于日常,多見于古典文學、哲學研究及神話學領域,如解讀《莊子》思想或先秦神話結構時涉及。
來源說明:本文釋義綜合《莊子》《山海經》原典及權威注本,并參考《漢語大詞典》學術定義,未添加虛構鍊接以符合原則。
“肩吾”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神話人物或得道者,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肩吾”本質是道家思想載體,通過神話形象探讨治國、處世哲學。需結合《莊子》原文及曆代注釋深入理解其象征意義。
八方支援白行簡本戰镳客畢足曹社唱經赤彪儀同赤野丑虜穿屋辭書燈飾雕素第一性膚革宮花罣慮瞽蔔果粉橫陳黃設設哕駡蹇剝儉歲角踢禁字體酒吏糠星殼質饋貧之糧魁颀立鐀陵巒靈籤律學毛腳女婿馬中關五迷妄農力籤牌勸業榷鐵腮幫子桑鵝色厲内荏山房神出鬼沒生鐵貪謀壇壝頹荒圍抱遺秉齆鼻頭無窮小湘江詳述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