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羁絆阻礙。《資治通鑒·唐德宗興元元年》:“況今 秦 梁 千裡,兵勢無常,遙為規劃,未必合宜。彼違命則失君威,從命則害軍事,進退羈礙,難以成功。” 胡三省 注:“羈礙者,蓋謂欲進,則有所羈而不得進;欲退,則有所礙而不得退也。”
“羁礙”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羁礙”是由“羁”與“礙”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為“束縛阻礙”,具體指:
二、單字溯源與構詞分析
三、古典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唐宋詩文,例如:
“脫去羁礙,超然自得。”
——柳宗元《獻平淮夷雅表》
句中“羁礙”喻指擺脫仕途束縛,獲得精神自由(《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一)。
四、現代使用建議
現代語境中,“羁礙”因書面色彩濃厚,多用于文學、哲學論述中,替代詞為“羁絆”“束縛”。需注意其文言屬性,避免口語使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三版)。
權威參考來源
“羁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羁礙”讀作jī ài,意為羁絆阻礙,指事物或行動受到束縛、限制而難以順利進行。該詞由“羁”(本義為馬籠頭,引申為拘束)和“礙”(阻礙)組合而成,強調雙重限制的狀态。
該詞最早見于《資治通鑒·唐德宗興元元年》,描述軍事決策的困境:“進退羈礙,難以成功。”胡三省注解說:“欲進則有所羈而不得進,欲退則有所礙而不得退”,生動體現了進退維谷的處境。多用于古典文獻或正式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近義詞包括“羁絆”“阻礙”,反義詞如“自由”“暢通”。如需查看更多相關詞彙或完整釋義,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安常處順蠶女曹衣出水草豬曾母投杼茶課刬剃雠恨逮賤大可不必得力丁彊鳳凰在笯攻門勾覈焊炬盍各恨咤狐鳴篝火渾然自成夥夠琥珀糖艱瘁醬缸見禮狡慧擊攻郡姓刻治療法龍虱洛生詠蘆子門面鳴沙鳴桐默仙母畜木槌南航北騎配俪迫壓欠乏青紫染汙三桑僧録司商節贍養是猜釋迦雙柑水菽私政斯螽葦籥舞場遐标狹路相逢歇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