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伯的意思、從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伯的解釋

父親的堂兄。《晉書·王羲之傳》:“﹝ 王羲之 ﹞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深為從伯 敦 導 所器重。” 明 葉盛 《水東日記·鄭氏先世回定儀狀》:“從伯 元方 ,見任從政郎,前 嚴州 桐廬 縣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伯,是漢語中對特定親屬關系的稱謂,屬于古代宗法制度下形成的親屬稱謂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如下:

  1. 定義核心:父之堂兄

    • “從伯”指稱的對象是父親的堂兄。
    • 具體來說,是指與自己祖父是親兄弟(即伯祖父或叔祖父)的兒子中,比父親年長的那位。他是父親的堂兄弟(同祖父的兄弟),并且年齡長于父親。
  2. 詞源與結構解析

    • “從”的含義:在親屬稱謂中,“從”通常表示堂房親屬關系,即同宗而非嫡親的旁系親屬。它标示了比直系(如親伯父)稍遠一層的關系。
    • “伯”的含義:在兄弟排行中,“伯”指長兄、老大。在父輩稱謂中,指比父親年長的兄弟(即伯父)。
    • “從伯”組合:因此,“從伯”字面意思就是“(關系稍遠的)堂房伯父”,精确指向“父親的堂兄”。
  3. 現代使用與地位

    • 在現代漢語日常交際中,“從伯”一詞已非常罕見。隨着宗法制度的弱化和家庭結構的小型化,這類精細區分旁系父輩長幼的稱謂大多被更籠統的稱呼(如“伯伯”、“叔叔”或直接按排行稱“X伯”、“X叔”)所取代,或需通過具體說明(如“我爸的堂哥”)來表達。
    • 該詞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家族譜牒(族譜)、或探讨傳統親屬制度的學術語境中。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從伯”是古代漢語中的親屬稱謂,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從伯(拼音:cóng bó)指父親的堂兄,即與自己父親同祖父但不同父親的兄長。例如《晉書·王羲之傳》記載:“深為從伯敦、導所器重”,這裡的“從伯”即王羲之父輩的堂兄。


二、延伸說明

  1.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提到,河北地區士族即使相隔二三十代仍稱“從伯從叔”,反映古代宗族關系中對旁系親屬的明确區分。
    • 明代葉盛《水東日記》中記載“從伯元方”,進一步印證這一稱謂的延續性。
  2. 方言與泛稱屬性
    部分文獻(如《顔氏家訓》)指出,“從伯”可能帶有中古方言色彩,體現地域性親屬稱呼的靈活性。

  3.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姓氏文化研究中。


三、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晉書》《顔氏家訓》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恡白婆邊郡波折不可名狀蠶耕朝裡無人莫做官赪然辍毫栖牍丹爐道谀釣角螮蝀地一烽火鳳舉撫叩功狗關籥詭論海物黃秧驕崇嚼腭搥床交屬加入驚才風逸錦囊妙計隽傑開山看階狂馳子冷澁烈假烈酷理發鹵脈落帳門階戶席明區強詞奪理券外搧惑燒焰兒書糧訟師嗽金鳥索葛歎憾踢陟途說土蟄亡死隗嚣宮忤逆不孝夏典霞漿夏李象甲響糖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