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伯的意思、從伯的詳細解釋
從伯的解釋
父親的堂兄。《晉書·王羲之傳》:“﹝ 王羲之 ﹞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深為從伯 敦 導 所器重。” 明 葉盛 《水東日記·鄭氏先世回定儀狀》:“從伯 元方 ,見任從政郎,前 嚴州 桐廬 縣丞。”
詞語分解
- 從的解釋 從 (從) ó 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 采取,按照:從優。 跟隨:願從其後。 跟隨的人:侍從。仆從。 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 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 次要的:主從。從犯。 宗族中次于
- 伯的解釋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親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對父輩戚友的尊稱:老伯。世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舊時對文章、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海内
網絡擴展解釋
“從伯”是古代漢語中的親屬稱謂,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從伯(拼音:cóng bó)指父親的堂兄,即與自己父親同祖父但不同父親的兄長。例如《晉書·王羲之傳》記載:“深為從伯敦、導所器重”,這裡的“從伯”即王羲之父輩的堂兄。
二、延伸說明
-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提到,河北地區士族即使相隔二三十代仍稱“從伯從叔”,反映古代宗族關系中對旁系親屬的明确區分。
- 明代葉盛《水東日記》中記載“從伯元方”,進一步印證這一稱謂的延續性。
-
方言與泛稱屬性
部分文獻(如《顔氏家訓》)指出,“從伯”可能帶有中古方言色彩,體現地域性親屬稱呼的靈活性。
-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姓氏文化研究中。
三、相關辨析
- 與“伯父”的區别:
“伯父”通常指父親的親兄長,而“從伯”特指父親的堂兄(即同祖父的叔伯之子)。
- 姓名學含義:
部分資料提及“從伯”作為姓名的寓意(如“離祖成功”“多才巧智”),但屬于姓名學範疇,與親屬稱謂無關。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晉書》《顔氏家訓》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從伯(cóng bó)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作名詞。下面是關于從伯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語的簡要說明。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從伯的拆分部首是從,拼音cóng,部首編號24,總筆畫數為4。伯的拆分部首是人,拼音bó,部首編號9,總筆畫數為2。
來源:
從伯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的含義是兄長或者哥哥。在古代的社會中,伯是排行地位第一的兄長稱謂。現代漢語中,從伯也可以用來表示長幼關系或者兄弟之間的稱呼。
繁體寫法:
從伯的繁體寫法是從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從伯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有些文獻中可能用從旁邊的從字舊體來表示從伯。
例句:
1. 他是我從伯,我非常尊敬他。
2. 從伯們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
組詞:
從伯的一些相關詞語包括:從兄(cóng xiōng)、從弟(cóng dì)、從姐(cóng jiě)、從妹(cóng mèi)。這些詞語都是用來表示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的。
近義詞:
從伯的近義詞包括:哥哥、兄長、長兄。
反義詞:
從伯的反義詞是弟弟,用來表示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的人。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回答到您的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