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rest;tie up] 拘禁,束縛
縻系如此。——唐· 李朝威《柳毅傳》
拘禁;捆縛;牽制。 唐 李朝威 《柳毅傳》:“上帝以寡人有薄德於古今,遂寬其同氣之罪。然猶縻繫于此,故 錢塘 之人,日日候焉。”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筌蹄笱》:“係蹄者,以繩為機,縻繫其蹄也。決蹯者,知其縻繫不可復解,故自剔去其足。”《明史·沐英傳》:“今悉發諸酋從軍,縻繫之,而多設營堡,制其出入,授首必矣。”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凡如是者,蓋不止笞擊縻繫,易於毛角而已。”
“縻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詞義 指拘禁、束縛或牽制,常用于描述對人或事物的強制性限制。如《柳毅傳》中“縻系于此”即表示被拘禁在特定地點。
二、具體語境中的延伸
政治軍事領域
指通過策略牽制對手,如古代“羁縻政策”中通過籠絡而非武力控制邊疆勢力。
物質消耗層面
通“靡”時表示消耗、浪費,如“坐縻廪粟”指空耗糧倉儲備。
三、特殊用法
在《賣柑者言》等文獻中,“縻爛”等變體可引申為事物破碎潰敗的狀态,但此用法較罕見。
參考資料建議:可通過《漢語大詞典》或《柳毅傳》原文進一步了解該詞在不同曆史文本中的具體應用場景。
《縻系》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約束、連接、牽系、束縛等意思。
該字由“纟”和“系”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縻系》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纟作為邊旁,系作為本字生成的。
《縻系》的繁體字為「縻繫」。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根據不同的字體風格和古代字形演變,《縻系》可能會有一些略微不同的寫法。
1. 我們之間的友誼被深厚的感情縻系在一起。
2. 社會秩序的維持依賴于法律的縻系。
縻情、縻留、縻煩、縻矩等
牽絆、約束、牽制、依賴等
解放、解脫、自由、放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