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鐍圍的意思、鐍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鐍圍的解釋

封鎖包圍。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保甲·防守》:“大街小巷,鐍圍栅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鐍圍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現屬生僻詞彙,需結合字源與典籍用例釋義:

一、字義解析

  1. 鐍(jué)

    本義指箱箧、門戶的鎖具或鑰匙,引申為封鎖、閉合。《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但《莊子》成玄英疏釋:“鐍,鎖也。”

    典籍用例:

    《莊子·胠箧》:“将為胠箧、探囊、發匮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 此處“扃鐍”指箱櫃的關鎖。

  2. 圍(wéi)

    本義為環繞、包圍,亦指界限或封閉區域。《說文解字》:“圍,守也。”

二、複合詞“鐍圍”的涵義

“鐍圍”為動賓結構,直譯為“以鎖閉合包圍”,引申為徹底封鎖、嚴密禁锢。其核心語義強調:

權威典籍出處:

《莊子·在宥》:“吾未知聖知之不為桁楊椄槢也,仁義之不為桎梏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為桀跖嚆矢也!故曰: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 郭象注雲:“夫鐍圍之守,必有苛察之政。”

此處“鐍圍”喻指用嚴苛手段禁锢百姓,與“絕聖棄知”的哲學主張對照,批判人為束縛自然本性。

三、語義演變與現代表述

現代漢語已罕用“鐍圍”,但其概念可對應:


主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鐍”字釋義;
  2. 《莊子集釋》(郭慶藩輯,中華書局)卷四《在宥》注疏;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圍”字條。

網絡擴展解釋

“鐍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鐍圍”讀作jué wéi,意為封鎖包圍。該詞由“鐍”(鎖閉、封鎖)和“圍”(環繞、包圍)組合而成,強調通過封鎖形成包圍狀态的動作或策略。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例證
    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保甲·防守》中提到:“大街小巷,鐍圍栅門。”,描述了通過設置栅門對街道進行封鎖包圍的防禦措施。

  2. 構詞解析

    • 鐍:原指箱子上安鎖的環狀物(如所述),引申為“鎖閉”“封鎖”。
    • 圍:指環繞、包圍,常見于軍事或空間隔離場景。

三、相關說明

  1.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語境中,描述軍事防禦、區域管控等行為,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2. 近義詞
    封鎖、包圍、圍困。


四、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鹭簔八級工半拉架班絲布變分法辯麗鞭絲表面文章币齎兵出無名參镂朝班愁瘁春耜當土叨登等平鼎力相助洞庭都總管鵝子幹部學校蛤骨雇主輷鞫殷殷後繼無人候情回轼瓠子讦細京報人競選機辟刻削缭悷臨民流離颠沛六瘼賣私漫亂目斷魂銷鳥人歐脫軿接鋪疊起膘青采輕弓清流屈殺取受三謠水壓雖然澹台通急帷箔不修渥恩吾伊賢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