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课农的意思、课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课农的解释

(1).督责务农。《魏书·太祖纪》:“ 登国 元年……二月,幸 定襄 之 盛乐 。息众课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汤潜菴 巡抚 江苏 ,《出郭》云:‘按部雨餘香稻熟,课农花发晓云轻。’人言公理学名儒,何诗之清婉也?”

(2).学习务农。 明 徐光启 《先考事略》:“尝业贾,不肯屑瑟计会,復谢去,间课农学圃自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课农"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官方对农业生产的督导与管理行为。从构词法分析,"课"为动词,本义为考核、督促,《说文解字》释作"试也";"农"指农业耕作,二字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完整释义应为"督促农事耕作"。

该词的历史应用可追溯至唐代典章制度,《唐六典》记载"每岁季冬之月,行乡饮酒之礼,刺史巡属县,课农",特指地方官吏在特定时节巡视属地、劝勉农耕的行政职能。宋代《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诏令诸路转运使课农桑"的记载,则展现中央政权通过官僚体系推行农业政策的制度特征。至明清时期,州县衙门设置"课农亭"作为劝农仪式场所,如《江南通志》载"课农亭在句容县治东,明万历间建",印证该词已演化为农业治理的空间象征。

在文化语义层面,"课农"承载着三重内涵:其一为经济治理维度,体现"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其二为道德教化功能,通过《礼记·月令》"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等仪式强化重农意识;其三为技术指导属性,如元代《农桑辑要》这类官方颁行农书,兼具传播耕作技术的实用价值。

文献依据:

  1. 许慎《说文解字》释"课"字
  2. 《唐六典》卷三十地方官吏职责
  3. 《江南通志·古迹志》课农亭条目
  4. 忽思慧《农桑辑要》序言
  5. 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年间劝农政策

网络扩展解释

“课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督责务农

指政府或官员督促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带有管理、考核的性质。例如:

二、学习务农

指个人主动学习农耕技能或从事农业活动。例如:

补充说明

“课”字在此语境中意为“督促、考核”(如“课税”)或“学习、研习”(如“课业”),“农”则指农业生产。该词反映了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社会特征,既体现国家政策对农业的重视,也包含个人对农耕技能的实践。

建议对古代文献中“课农”的理解需结合具体语境,可参考《魏书》《随园诗话》等原文(来源:、2、5)。

别人正在浏览...

抱养背信弃义宾伏财权酲梦丑陋从风掂算沸射抚盘槁梧光盘灌制国防还赎鸿笔丽藻华婉呼拉圈混帐行子见徒间歇见志胶漆契教书匠贾粥精鋭浸没饥色积射士旧姻局任利爽六府流徵楼面门情谬然谋翼黏黍蘖芽挈搐齐疾三足鳖升屋视綫时装手功书画舫碎片时间唐年贪陋田畯野老抟垸脱膊万万千千危峨为着下火下县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