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客屦的意思、客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客屦的解釋

旅人的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客屦(kè j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客”與“屦”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賓客的鞋子,常用于指代賓客或客居者。以下從釋義、文獻例證及文化内涵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指賓客、旅居者或外來之人。《說文解字》釋:“客,寄也”,強調其“寄居”屬性。

  2. 屦(jù)

    古代對鞋子的通稱,特指用麻、葛等材料編織的鞋。《說文·履部》:“屦,履也。”先秦時期“屦”多指單底鞋,後泛指鞋履。

組合義:“客屦”直譯為“賓客的鞋”,引申為賓客的蹤迹或客居之人,常見于古籍中象征羁旅、漂泊或待客之禮。


二、文獻例證與用法

  1. 《禮記·曲禮上》

    “戶外有二屦,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

    鄭玄注:“二屦,謂兩人之屦,必是長者、客屦。”此處“客屦”指賓客的鞋履,反映古人通過鞋具判斷室内是否有客的禮儀規範 。

  2. 《莊子·山木》

    “陽子之宋,宿于逆旅……其明日,舍者迎将,其家公執席,妻執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竈。反于舍,客屦滿戶外。”

    描述旅店賓客衆多的場景,“客屦滿戶外”生動體現客居者絡繹不絕的景象 。

  3. 唐代詩歌意象

    杜甫《遣興五首·其四》:“客屦隨青草,公門委綠苔。”以“客屦”喻指行蹤,暗示漂泊無定的生涯 。


三、文化内涵

  1. 禮儀象征

    古代禮儀中,脫屦于戶外的習俗使“客屦”成為賓客在場的标志,如《禮記》所載,體現對主客之别的重視。

  2. 羁旅隱喻

    詩詞中“客屦”常寄托羁旅愁思,如宋代劉克莊《念奴嬌》中“客屦吹香,行廚載酒,長記花前語”,借客居之鞋抒寫漂泊感懷 。

  3. 身份指代

    明清小說如《醒世姻緣傳》以“客屦”借指外來者,如“門無客屦,家無生人”,凸顯門庭冷落之态 。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客屦”為“客人的鞋子”,引《禮記》及杜甫詩例證(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

  2. 《辭源》(修訂本)

    收錄“客屦”詞條,強調其“賓客所着之鞋”的本義及引申義(商務印書館,2015)。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詳釋“屦”的形制演變及其在複合詞中的文化含義(中華書局,2016)。


結語

“客屦”作為承載古代禮制與人文情感的詞彙,既具“鞋履”的實物意義,亦蘊含“客居”“行旅”的抽象意象。其用法多見于禮儀典籍與文學作品,是研究傳統社會習俗及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語料。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何九盈等. 《辭源》(修訂本)[M]. 商務印書館, 2015.

: 王力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M]. 中華書局,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客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客屦(kè jù)指旅人的鞋子,字面意義為“客居他鄉者所穿的鞋”。該詞常用于古代詩文或文獻中,借代旅人的行裝或漂泊狀态。

詞語結構

使用背景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已不常用,但在解讀古籍或詩詞時可能出現。例如,可能用于描述遊子遠行、商旅漂泊的場景,或暗喻旅途艱辛(如“屦賤踴貴”反映社會動蕩時鞋價低而假肢價高)。

建議參考

由于現有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如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等工具書,或檢索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中的實際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晻然白仁敝苴才筆草偃風行車流橙韲丑惡窗眼鉏颣盜區釣遊敵台犯憷覆命嘎巴脆蓋老鼓唇弄舌沽名函催寒晖旱井機扣吉雲草虧形老大娘涼景虜廷毛布明察跑光僻奧峭崿敲菱殼清風亮節輕嘴薄舌蹊岖遒铎蛆草讓子人奴産子柔緑賽神善聽沙原神色詩犯詩鸩獸駭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淑俪庶品樘突鐵屋秃寶蓋屯厄蕪蒌亭誣洿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