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峭崿的意思、峭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峭崿的解釋

高峰,高崖。《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峥嶸。” 呂向 注:“峭崿,高峯也。” 唐 王勃 《梓州通泉縣惠普寺碑》:“西馳峭崿,山連白雉之郊。”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飛步臨峭崿,下有萬仞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峭崿”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ào è,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峭崿”指陡峭的高峰或高崖,常用于形容險峻的山勢。其中:

    • “峭”:形容山勢高而陡直,如“峭壁”;
    • “崿”:指山崖或高峻的山峰。
  2. 文學意象
    該詞多用于詩文,通過“峭”與“崿”的疊加,強化山勢的險峻與壯美,例如:

    《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峥嶸。”
    (意為:撥開叢生的雜亂草木,登上險峻高聳的山峰。)


二、古籍例證

  1. 唐代王勃《梓州通泉縣惠普寺碑》
    “西馳峭崿,山連白雉之郊。”
    (描述山峰連綿向西延伸,與白雉之鄉的山巒相接。)

  2. 清代吳偉業《哭志衍》詩
    “飛步臨峭崿,下有萬仞潭。”
    (描繪登上陡峭山崖後俯瞰深潭的景象。)


三、綜合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或相關成語,可參考《文選》《全唐詩》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峭崿:一個富有意境的詞彙

峭崿(qiào ěr)是一個描述山峰陡峭的詞彙,它具有濃郁的意境和形象感。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彙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以及其他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峭崿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峭”字的部首是“山”,而“崿”字的部首則是“山字頭”。根據筆畫數來看,整個詞彙總共有11個筆畫。

詞語來源

峭崿這個詞彙源自漢字,它是經過曆史的積澱和演變所形成的。它的含義通常用來形容山峰險峻、陡峭,給人一種山巒聳立的感覺。這個詞彙以其獨特的形象感和意境,廣泛應用于文學作品和詩詞中,增加作品的藝術性和表現力。

繁體字形态

在繁體字中,峭崿的字形均保持不變,沒有特别差異之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峭崿的字形稍有差異。在古代的一些字書中,峭的字形會寫成“峽”,而崿則寫成“俄”或“岀”。

例句

1. 這座山峰峭崿挺拔,直插雲霄。 2. 山前的峽谷峭崿峻壁,景色壯麗。

組詞

峭崿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形容詞,用于修飾名詞。常見的組詞有:“峭崿山峰”、“峭崿峽谷”等。

近義詞

與峭崿意義相近的詞彙有:“陡峭”、“高峻”等。

反義詞

與峭崿意義相反的詞彙有:“平坦”、“平緩”等。

經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對峭崿這個詞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它形容山峰險峻、陡峭,常用于描寫山巒峻拔的景色。在文學創作和詩詞中,峭崿可以增添詩意和藝術性,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