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唇弄舌的意思、鼓唇弄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唇弄舌的解釋

同“鼓唇搖舌”。《封神演義》第九四回:“今已陷之于喪亡,尚不自恥,猶敢鼓唇弄舌于衆諸侯之前耶?” 蔡東藩 《慈禧太後演義》第三一回:“京内外一班官吏,又復鼓唇弄舌,搖筆成文,談幾條變法章程,草幾篇變法奏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鼓唇弄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形容人通過巧妙的言辭挑撥、煽動或遊說,通常帶有貶義色彩,強調用口舌之能影響他人。

二、出處與演變

  1. 清代文獻:最早見于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描述胥吏用言辭謀利的行為。
  2. 明代小說:在《封神演義》第九十四回中,被用于指責敗軍之将仍試圖狡辯。

三、結構與用法

四、典型例句

  1. 《履園叢話》例:“胥吏衙役輩鼓唇咋舌欲以罔利。”
  2. 《封神演義》例:“尚不自恥,猶敢鼓唇弄舌于衆諸侯之前耶?”

五、補充說明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其“巧妙運用語言”的中性含義,但主流用法仍以負面評價為主。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唇弄舌》的意思

《鼓唇弄舌》是指舌頭和嘴唇有規律地活動,發出聲音或語言。通常用來表示說話或唱歌時口齒清晰、發音标準。

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鼓唇弄舌》中的部首分别是口(口部)和⺶(舌部)。

這個詞一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鼓唇弄舌》最早出現于《詩經·衛風·碩人》:“鼓鼓吹農,庶士有攸往。”其中“鼓鼓”指的是嘴唇發音響亮,而“吹農”是指吹奏樂器。在此詩中,《鼓唇弄舌》用來形容音樂家發出聲音。

繁體字

《鼓唇弄舌》的繁體字為「鼓唇弄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鼓唇弄舌》時,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的發音非常好,能夠鼓唇弄舌地念出很複雜的字母組合。

2. 這個歌手一曲《鼓唇弄舌》将觀衆的聽覺享受推至極緻。

3. 孩子們鼓唇弄舌地唱着兒歌,場面十分可愛。

相關詞彙

組詞:鼓嘴弄舌、弄舌者、鼓唇音、鼓舌音。

近義詞:吟唱、演唱、歌唱。

反義詞:含糊、含混、咬字不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