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屯阨 ”。危難;困苦。《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越王 ﹞仰天歎曰:‘嗟乎!孤之屯厄,誰念復生渡此津也。’”《三國志·魏志·管甯傳》:“振翼遐裔,翻然來翔。行遇屯厄,遭罹疾病。”《北史·魏紀一論》:“而屯厄有期,禍生非慮,将人事不足,豈天實為之乎?”《資治通鑒·梁敬帝太平元年》:“ 愔 風表鑒裁,為朝野所重,少歷屯阨,及得志,有一餐之惠者必重報之。”
“屯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危難、困苦的境遇。以下是詳細解釋:
“屯厄”由“屯”和“厄”組成: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吳越春秋》《三國志》等文獻。
《屯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遭受集中攻擊或困擾”,也可以指被困在某種困境或困難中。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遭遇突發的困境或不幸,感到非常困擾和束手無策。
《屯厄》是由“屯”和“厄”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屯”是一個擁有4個筆畫的部首,表示土地的積累和擁有,而“厄”則是一個擁有6個筆畫的部首,表示厄運和不幸。
《屯厄》源自于古代漢字,其繁體寫法為「屯厄」。它們在古代文獻中的出現頻率較高,在現代漢字中得到了繼承和沿用。
古代漢字中,「屯厄」的寫法稍有不同,具體分别如下:
屯:古代寫作「屯」;
厄:古代寫作「戹」。
1. 我的生活陷入了屯厄,一切都變得一團糟。
2. 在夢中,他不停地重複着遭遇屯厄的場景。
3. 面對屯厄,我們需要保持勇敢和樂觀的态度。
組詞:厄運、厄難、屯田、厄境、屯兵。
近義詞:困境、逆境、艱難、困厄。
反義詞:順利、幸運、平安、安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