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孝德的意思、孝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孝德的解釋

尊祖愛親的品德。《周禮·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 鄭玄 注:“孝德,尊祖愛親,守其所以生者也。” 唐 歐陽詹 《出門賦》:“一仁聲之永大,一孝德之茲久。”《舊唐書·崔群傳》:“羣臣議上尊號, 皇甫鎛 欲加‘孝德’兩字。 羣 曰:‘有睿聖則孝德在其中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孝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尊敬父母、恪守孝道的美德,強調子女對長輩的倫理責任與情感關懷。該詞由“孝”(孝順)與“德”(品德)組成,既包含具體行為規範,也體現道德修養的高度。

二、曆史淵源與文獻依據

  1. 經典記載: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師氏》,被列為“三德”之一,定義為“尊祖愛親”的品德,鄭玄注解為“守其所以生者”,即維護家族倫理的根本。
  2. 文化傳承:唐代歐陽詹《出門賦》等文獻進一步強化其作為社會道德準則的地位,如“一孝德之茲久”凸顯其持久性。

三、應用場景

四、現代延伸 當代常被用于人名,寓意“孝順仁德”,寄托對品德高尚、心懷感恩的期望。部分地域(如四川孝德鎮)亦将其融入地方文化,結合曆史典故弘揚孝道精神。

提示:若需探究孝德思想在儒家倫理體系中的具體實踐,可進一步查閱《孝經》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孝德

孝德是一個包含兩個漢字的詞語,意思是尊敬父母、孝順尊長的美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孝(xiao)的部首是"⼦",總共有五個筆畫。

德(de)的部首是"⻖",總共有三個筆畫。

來源

孝德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是孔子弟子曾子對孔子的尊敬和崇敬的贊美之詞。孝是指對父母的孝順,德是指道德品質的美好。

繁體

繁體字"孝德"的寫法為「孝德」,在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仍然廣泛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孝"的上部分是"⼉",下部分是"⼕";"德"的寫法則是"⺆"加上"八"。

例句

1.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孝德雙全的孩子,深愛并照顧着他的父母。

2. 孝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代表。

組詞

1. 孝敬:尊敬父母或長者。

2. 孝子:孝順父母的兒子。

3. 德行: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

近義詞

1. 孝順:對父母或長者表示尊敬和關心。

2. 孝敬:尊重和關懷父母或長者。

反義詞

不孝:指不尊敬和不關心父母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