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台的意思、敵台的詳細解釋
敵台的解釋
(1) [enemy broadcasting station]∶敵方的電台
破獲敵台
(2) [lookout tower]∶在城牆或沖要處的建築,用來防禦或眺望敵人
詳細解釋
(1).城牆上用于防禦敵人的樓台。 明 姚士粦 《見隻編》卷下:“相去約有三裡,周圍水遶數重,拆取民舍闆片沿牆起蓋敵臺。”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備上》:“城之外則敵臺,宜備堞垣,宜備牛馬牆,宜備喑門。”
(2).敵方的電台。
詞語分解
- 敵的解釋 敵 (敵) í 有利害沖突不能相容的:敵人。敵方。敵寇。 指敵人:敵後。敵情。敵酋。敵特。輕敵。克敵制勝。 抵擋:寡不敵衆。 相當:勢均力敵。匹敵。敵手(能力相等的對手)。 仇視:敵意。“諸侯敵王所忾
- 台的解釋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á 高平的建築物:亭台樓閣。 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燈台。 敬辭,用于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量詞:一台戲。 台灣省的簡稱:台胞。台币。 桌
網絡擴展解釋
“敵台”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敵方電台
指敵方用于信息傳播或通訊的廣播設施。例如“破獲敵台”指截獲或摧毀敵方用于情報傳遞的電台設備。這一用法常見于軍事或諜戰語境中,尤其在20世紀特定曆史時期,監聽或幹擾敵方電台是情報戰的重要部分。
二、防禦性建築
指古代城牆或戰略要地修建的瞭望塔或防禦工事,用于監視敵人動向或抵禦進攻。例如:
- 曆史記載:明代姚士粦《見隻編》提到“沿牆起蓋敵臺”,清代魏源《城守篇》描述敵台需配備堞垣、牛馬牆等防禦設施。
- 實際應用:城門上的谯樓、城牆四角的瞭望樓均屬此類建築,部分留存至今的古城牆(如北京長城敵台)仍可見其結構。
補充說明
在特殊曆史背景下,“敵台”也曾被引申為“收聽境外廣播”的代稱,與特定時期的社會管控政策相關。需注意,現代漢語中此詞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軍事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敵台(dí tái)一詞是指敵對方對方,仇視對方的意思。它的部首是敵(dí),筆畫數為7。敵台一詞來源于漢語詞彙,具有繁體字。
古代漢字寫法中,敵台的寫法為敵臺,其中“敵”為敵的古代寫法,表示敵對、仇視的意思;“臺”則表示觀察、監視的意思。
以下是關于“敵台”的例句:
1. 在戰争中,我們要嚴防敵台的突襲。
2. 敵台的間諜被成功偵破,保護了國家的安全。
關于“敵台”,我們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如:
1. 敵對(dí duì)-表示對立、敵視的關系。
2. 敵人(dí rén)-指對自己産生不利影響或對立的人。
3. 敵視(dí shì)-表示對對方持憎恨、厭惡、敵對的态度。
與“敵台”相反的詞語有:
1. 友台(yǒu tái)-指友好的一方。
2. 同台(tóng tái)-表示和對方在同一舞台上,共同參與一件事情。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如有其他疑問,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