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校正。《後漢書·盧植傳》:“﹝ 盧植 ﹞專心研精,合《尚書》章句,考《禮記》失得,庶裁定聖典,刊正碑文。”《新唐書·顔師古傳》:“俄拜祕書少監,專刊正事,古篇奇字世所惑者,讨析申孰,必暢本源。”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辯史》:“謹識於此,以俟後之秉史者刊正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下·祖不得稱皇考》:“編集者無所刊正,則殊失體裁矣。”
“刊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校正、修訂文字或文獻中的錯誤。以下是詳細解釋:
“刊正”指對書籍、文章、碑文等文字内容進行校訂和修正,使其準确規範。該詞強調通過嚴謹的考據,消除文本中的謬誤或疏漏。例如,唐代白居易曾擔任校書郎,職責之一便是“刊正文章”。
“刊正”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後漢書》,其過程不僅修正錯誤,還涉及文辭規範(如統一章句體例)。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查字典》或《滬江線上詞典》。
《刊正》這個詞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表示對文字、印刷品等進行審查和校正,以使其達到正确和規範的标準。刊正的目的是确保文字的準确性、通順性和規範性。
《刊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刀”和“正”。其中,“刀”是指刀具,而“正”是指正确、規範。
它的拆分筆畫是5畫。
《刊正》一詞源于古代文字,其來自于《說文解字》等古代漢字字典中的解釋,描述刊正文獻或印刷品的審定過程。
《刊正》的繁體字是「刊正」。
在古代,《刊正》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含義保持一緻。
1. 紙質出版物需要經過嚴格的刊正才能發行。
2. 這份文件還需要進行刊正,以消除可能的錯誤。
1. 校刊:學校刊物。
2. 刊登:在報紙、雜志等媒體上發布。
3. 正确:符合事實、規定或标準。
校對、校勘
錯誤、不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