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攔路索取。 清 林則徐 《覆奏遵旨體察漕務情形通盤籌畫折》:“孤寡廢疾之流,皆其債主,沿河攔索,以累百計。”
“攔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攔路索取,通常指在道路上設置障礙或通過強制手段索要財物或利益。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攔”指阻擋,“索”指索取,組合後表示通過攔截行為強行索要。該詞常見于描述舊時沿河、道路等設卡索取錢財的情景,例如清代林則徐的奏折中提到“沿河攔索,以累百計”。
使用場景
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林則徐《覆奏遵旨體察漕務情形通盤籌畫折》等資料。
攔索的意思是指阻止或阻擋某物或某人前進的繩子或系帶。這個詞可以用來表示用于攔截船隻或人員的繩索或系帶。
攔索的拆分部首是手,拆分筆畫是10畫。
攔索這個詞來源于古代船舶上的用具,用于系住船隻,防止漂流或失去控制。這個詞的繁體字為「攔索」。
在古代,攔索的寫法有所不同。它的一種古代寫法為「攔索」,其中「攔」表示阻撓、攔截,「索」表示繩索。這種寫法更加強調了攔截的意思。
1. 漁民用攔索将漁船停在港口。
2. 警察用攔索把人群圍了起來。
1. 攔截:指阻攔和截停。
2. 攔截:表示軍事或警方的阻截行動。
3. 攔截:指在比賽中阻擋對手或奪得對方球。
1. 阻擋:指阻止或阻礙某人或某物的移動或前進。
2. 阻攔:指通過各種手段使其無法繼續前進。
3. 攔截:指截斷對方的行動,阻止對方通過或逃脫。
通行:指順利通過,沒有受到阻攔。
通過:指順利地通過某個障礙物或區域。
放行:指允許某人或某物通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