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空。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二》:“山峰之上,立石數百丈,亭亭桀竪,競勢争高,望遠嵾嵾,若攢圖之託霄上。”《雲笈七籤》卷十六:“靈感洞太虛,飛步霄上冰。”
“霄上”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霄上”指天空,多用于形容高遠、缥缈的蒼穹。該詞由“霄”(雲、高空)和“上”(高處)組合而成,強調天空的遼闊與超然。
文獻出處與例句
用法與語境
“霄上”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常與自然景觀、神話意境相關聯,如“九霄之上”“淩霄”等近義詞。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雖詳細拆解“上”的多重含義,但結合“霄”的語義,“霄上”整體仍以“天空”為核心解釋,無需單獨分析字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水經注》《雲笈七籤》等古籍原文。
霄上(xiāo sh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天空的上方。它通過将“霄”和“上”兩個字合并而成。
“霄”字的部首為雨,由12個筆畫組成;“上”字的部首為一,由3個筆畫組成。
“霄上”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如《詩經·國風·周南》中的“霄上負青雲”,意為飛在天空的上方,猶如承載着青雲的責任。
在繁體中,“霄上”被寫作“霄上”。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霄上”一詞的古代書寫形式,因文字演變而有所變化,具體書法筆法和布局會因時代和書法家而不同。
1. 他的志向遠大如飛翔在霄上的鷹。
2. 星星點綴在夜空的霄上,猶如鑽石般閃耀。
1. 霄降:指天空中的雨、雪、露水等自上而下降落。
2. 泰霄:比喻國家的重任或領導職位。
蒼穹、天際、天空、天幕
地面、下方、地底、地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