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營劫寨。《敦煌變文集·漢将王陵變文》:“玉漏相傳,二更四點,臨入三更,看看則是砍營時節。”
“砍營”是一個源自古代軍事行動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砍營”字面指用刀斧等兵器破壞敵方營壘,屬于古代戰争中的戰術行動。現代可引申為克服困難或攻克難題的比喻義,例如:“這次項目攻關如同砍營,團隊最終突破了技術瓶頸。”
軍事行動
指偷襲敵方營地,常見于夜間突襲。如《敦煌變文集·漢将王陵變文》記載:“臨入三更,看看則是砍營時節”,描述二更四點(約淩晨1點)發起突襲的情景。
動作特征
強調通過破壞性手段(如砍劈)攻破防禦,與普通進攻不同,更側重對敵方營壘結構的直接摧毀。
不同資料對“砍營”解釋略有差異: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如需考證原始出處,可參考《敦煌變文集》相關記載。
《砍營》是一個描述軍事行動的動詞短語,意思是破壞、摧毀敵方防禦工事或營地。在軍事上,砍營一般指對敵方的陣地、營地等進行猛烈的攻擊,以瓦解敵方防禦體系。
《砍營》由兩個漢字組成:
《砍營》一詞最早出現在《五虎征西行傳》中,用以描述五位豪傑攻擊董卓的軍營。後來,在軍事作戰中,也廣泛使用這一詞彙來指代類似的行動。
《砍營》的繁體字寫法為「砍營」。
在古代,「砍營」可以寫作「砍営」、「砍寨」等,但其含義與現代的「砍營」相同。
砍營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各種意義相關的詞語,例如:
與「砍營」意思相近的詞有「攻營」、「破營」、「攻堅」等。
與「砍營」意思相反的詞有「築營」、「守營」、「堅守」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