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天行的意思、凍天行的詳細解釋
凍天行的解釋
時症名。即傷寒病。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一折:“﹝他﹞一來投不着主兒,二來又染了一場凍天行的病證,不要説盤纏使盡,連身上的衣服也典賣盡了。” 元 無名氏 《凍蘇秦》第三折:“你兄弟在店肆中安下,染了一場凍天行證候,不能進身也。”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一折:“孩兒是 徐州 安山縣 人氏,姓 陳 名 虎 ,出來做買賣,染了一場凍天行的症候,把盤纏都使用的無了。”
詞語分解
- 凍的解釋 凍 (凍) ò 液體或含水分的東西遇冷凝結:凍結。凍害。凍餒。 湯汁凝成的膠體:魚凍。肉凍。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凍得慌。防凍。凍傷。凍瘡。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天行的解釋 .天體的運行。《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孔穎達 疏:“行者,運動之稱……天行健者,謂天體之行晝夜不息,周而復始,無時虧退。” 唐 韓愈 《重雲李硯疾贈之》詩:“天行失其度,陰氣來幹陽
網絡擴展解釋
“凍天行”是一個古代醫學術語,主要用于元代文獻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含義:指“傷寒病”或流行性疫病,屬于古代對傳染性疾病的統稱。
- 詞源:由“凍”(寒冷)、“天行”(流行病)組合而成,強調寒冷季節或氣候引發的傳染性疾病。
文獻溯源
- 元代戲曲引用:
- 李行道《灰闌記》提到人物因“凍天行”耗盡錢財治病。
- 無名氏《凍蘇秦》中描述角色染此病後無法正常生活。
- 這些用例表明該詞在元代口語及文學中較常見。
語言特點
- 拼音與注音:dòng tiān xíng,注音為ㄉㄨㄥˋ ㄊㄧㄢ ㄒㄧㄥˊ。
- 構詞結構:複合詞,結合自然現象(凍)與疾病特征(天行),反映古人對病因的樸素認知。
現代關聯
- 對應病症:現代醫學中,“傷寒”由傷寒杆菌引起,症狀包括高燒、腹痛等,需抗生素治療。但古代“凍天行”可能涵蓋更廣的寒季流行病。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凍天行》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凍天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寒冷刺骨,天氣極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凍天行》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冫,筆畫數為7。
來源
目前還沒有确切的來源信息。
繁體
《凍天行》的繁體字為「凍天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凍天行》可以寫作「凍天行」或「凍天行」。
例句
外面的寒風刮得真厲害,仿佛要凍天行。
組詞
冰天雪地、凍水三尺、冷凍食品
近義詞
寒風刺骨、天寒地凍
反義詞
暖意融融、溫暖如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