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補的意思、外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補的解釋

(1).舊時稱京官外調。《後漢書·孝安帝紀》:“公府通調,令得外補。”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三:“加直昭文館,以父老,求外補。”《剪燈馀話·賈雲華還魂記》:“生雖居清要,而心念 雲華 ,未嘗蹔舍,因求外補。”

(2).指地方官。 宋 範仲淹 《饒州謝上表》:“伏蒙皇帝陛下,惟天為量,無大不容,與日垂光,何微弗照,止削内朝之職,仍分外補之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補”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古代官制中的含義

  1. 京官外調
    指舊時京官被調任到地方任職,屬于官員職位調整方式。例如《後漢書·孝安帝紀》提到“公府通調,令得外補”,宋代司馬光《涑水記聞》也記載官員“求外補”的案例。

  2. 代指地方官
    因外調官員多擔任地方職務,該詞也引申為地方官的代稱。如範仲淹在《饒州謝上表》中提及“仍分外補之符”,即指地方官職。

二、中醫領域的含義

在中醫理論中,“外補”與“内補”相對:

三、其他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中醫案例,可參考相關文獻或專業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補》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外補》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口語中,意為外面補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外補》的拆分部首為“衤”和“蔔”,共計6個筆畫。

來源

《外補》是一個網絡詞語,常見于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台。它來源于當代年輕人的口語表達與網絡流行語的結合,用于描述對事物外部的補充信息。

繁體

《外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外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外補》屬于現代網絡流行語,沒有出現于古時漢字的文獻中,故無相應古代寫法。

例句

1. 他給我發了一條消息,外補說他今晚不去了。

2. 這個視頻内容有點短,可以再外補一下背景知識。

組詞

補充、補足、補充材料、外部信息

近義詞

補充、補足、增加、添補

反義詞

不完整、缺失、減少、删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