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抗税的意思、抗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抗税的解释

[tax dodge;refuse to pay taxes] 抗拒纳税

详细解释

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抗拒按照税收法规纳税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则构成抗税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抗税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抗拒履行纳税义务的违法行为。其核心特征是对国家税收征管秩序的对抗性,需从法律与语义双重角度理解:


一、法律定义与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七条,抗税行为包含两个关键要素:

  1. 拒不缴纳税款:纳税人明确拒绝按税法规定期限、额度缴纳税款。
  2. 暴力或威胁手段:采取物理暴力(如殴打、毁坏财物)或言语威胁(恐吓、胁迫)阻碍税务人员执行职务。

    例如:以暴力围攻税务人员、打砸征税设备等行为均构成抗税


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1. 与“欠税”的区别:

    欠税是纳税人因客观原因(如资金周转困难)未能按期缴税,主观上无抗拒意图;抗税则具有主动对抗的主观恶意。

  2. 与“逃税”的区别:

    逃税通过隐瞒收入、伪造凭证等隐蔽手段逃避纳税,而抗税表现为公开对抗。


三、法律责任与后果

依据《刑法》第二百零二条,抗税情节严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


四、社会危害性

抗税行为直接破坏税收法定原则,侵蚀国家财政基础,干扰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资源的调配。税收作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资金,抗税实质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


抗税是税收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形态之一,其认定需严格符合“拒不缴纳+暴力威胁”的双重标准。公民应通过行政复议、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税务争议,暴力抗税必将面临法律严惩。

网络扩展解释

抗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相关自然人故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采取暴力或威胁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以下是综合法律定义的详细解释:

  1. 核心特征
    抗税的核心在于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对抗税务执法,例如对税务人员人身攻击(对人暴力)或打砸税务机关(对物暴力)。无论拒缴税款数额大小,只要存在暴力威胁行为即可构成抗税。

  2. 行为主体
    抗税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参与暴力威胁的个体,单位不构成此罪。

  3. 法律后果

    • 行政处罚:追缴税款及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1-5倍罚款(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时)。
    •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02条,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如多次抗税、造成税务人员伤亡等),处3-7年有期徒刑,均并处罚金。
  4. 社会危害性
    抗税被视为最严重的税收违法行为,不仅扰乱税收秩序、威胁税务人员安全,还直接挑战国家法律权威。

注:抗税与偷税、骗税的区别在于其暴力对抗性,后两者主要通过隐瞒、欺骗手段逃避纳税义务。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脸哎呀百像图保准廛郭超阶除外恶乎愕睨尔刻工夫茶拱手听命官桂谷狗瓠巴隳沦火棍将作大匠荐主焦然羯膻竭心积简充栋烬骨筋缕开劫度人开口笑连境连世联体礼宾院留客龙阵风戮身炉食饽饽卖糖麦粞南州榻跑搭被山带河破门而入乾打垒谴责迁志秦嬴埆埆荛花扇盖守法收局四不相踏鼓天才论铜盘重肉蜕衣讬词伟才笑不唧儿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