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川後的意思、川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川後的解釋

傳說中的河神。《文選·曹植<洛神賦>》:“於是 屏翳 收風, 川後 靜波。” 呂向 注:“ 川後 ,河伯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遊赤石進帆海》詩:“ 川後 時安流, 天吳 靜不發。” 唐 李商隱 《拟意》詩:“去夢隨 川後 ,來風貯 石郵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川後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傳說中的河神

    指掌管河流的神祇,常見于先秦文獻。如曹植《洛神賦》載:“川後靜波,馮夷鳴鼓”,此處“川後”與水神馮夷并列,象征對江河的敬畏。

    《漢語大詞典》釋為“河伯”,即黃河之神(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299頁)。

  2. 河流的别稱

    在文學作品中借指江河本體,如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雲:“川後效順,潮汐以時”,喻指水流規律。


二、文化淵源

“川後”源自上古自然崇拜,與“河伯”“洛神”同屬水神體系。《史記·封禅書》記載秦代祭祀“四渎之神”,其中黃河之神即具“川後”神格特征(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年)。其名多見于辭賦,承載着古人治水安瀾的祈願。


三、現代應用

該詞屬文言遺存詞彙,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文學創作引用。如郭沫若《女神》詩中“川後何在?”即化用古意表達追問自然之思(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川後釋義
  2.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年)

    注:文獻鍊接僅供溯源,内容需以紙質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川後”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河神,常見于詩文典籍中。以下是綜合多個文獻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川後是掌管江河的神靈,與“河伯”同義,主要負責平息風浪、守護水域安甯。其名最早見于曹植《洛神賦》:“川後靜波”,呂向注解為“河伯也”。

  2. 文學引用

    • 曹植《洛神賦》:描寫洛水女神出現時,“川後靜波”以顯神迹。
    • 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川後時安流”形容行船時河神護佑的安穩。
    • 李商隱《拟意》:“去夢隨川後”借河神暗喻人生際遇。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詩詞中描繪水域的平靜或神性意象,如宋代葛勝仲詞中“川後滋恭”借水神突顯自然敬畏。

  4.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經曆變故後恢複繁榮”的成語,但權威文獻均指向河神含義,需以古典注解為準。

建議結合《洛神賦》原文及曆代注疏進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挨挨擦擦徧聞弊訛沖谧穿望慈命倒軒颠唇簸嘴貂褐胴胴端漸督檢發棱訪牌翻攪浮船塢高幨歌詞公夫孤策顧複之恩歸栧股利熯天熾地龢協畫屏春諱迹徽派牋素積勞九曲腸考練痾疹俚笃離光柳葉眉虜獲臝蟲嫚令木馬子忸怩不安輕帻寝帳七聖刀秋糧囚殺趣緻色叫神清氣爽神往心醉師心自用殊技熟精說谕庶域天道廷疏投機倒把舞衫歌扇消日